中青在线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真皮座椅的钻石飞机售价只有22万美元
私人飞机中国造
2006-12-26
本报记者 郑燕峰
    

    长8.06米,高1.97米,翼展宽11.94米,重量为750公斤,起飞距离313米,排气量为1.6升,每百公里油耗16升,加满油可以从广州飞到北京。

    这是欧洲流行的钻石DA40型小飞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2月8日,在山东沾化县大高通用航空城,这款轻型飞机顺利实现批量下线,填补了我国在通用航空2座~4座固定翼飞行器制造领域的空白。

    沾化县委书记、钻石飞机制造项目领导小组组长蔡国华博士说,沾化建有世界上通用飞行器制造业最大的生产厂房,也将成为亚洲生产能力最大的通用飞行器制造商。

    首批钻石DA40型飞机,是由沾化大高通用航空城与奥地利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奥地利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德瑞斯先生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奥地利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将把全球订购的DA40型飞机全部放到山东沾化来生产,并把公司的全球客户资源中心也放在沾化。届时,沾化将成为全球钻石系列飞机的售后服务和零部件加工地。

    德瑞斯说,沾化生产线一期年生产能力500架,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中国拥有通用航空飞机的总量,“最终目标是每天生产3架飞机”。

    大高航空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松林认为,奥地利飞机制造商真正看中的还是中国的通用飞机市场。

    通用航空是指除公共运输航班客、货运输活动以外的所有使用民用航空飞行器的活动,主要用于飞行训练、农业作业、紧急医疗服务和其他商业需求如运输、观光、运动等领域。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有通用飞机约34万架,其中美国占有21万架,巴西有2万架,泰国有8000架,而我国目前只有580架。

    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的2~5年内,用于工业、农林业和航拍的通用航空作业将大幅增长,空中游览、公务飞行、私人飞行等将成为中国通用航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中国拥有的通用航空器将突破1万架,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显然,中国通用飞机市场的前景广阔。

    采用奔驰发动机,真皮座椅的钻石飞机售价只有22万美元,目前全球销量已经超过 3000架。

    按照钻石飞机公司执行总裁MichaelFeinig的说法:“中国的百万富翁比欧洲还要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有条件进行私人飞机驾驶,以私人飞机作为交通工具将不会太遥远,这对我们颇具吸引力。”

    钻石公司并不是第一家到中国建厂的外国小飞机制造商。在上海、徐州都有外国制造商投资造飞机。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私人飞机产业正处于从沉默到爆发的临界点上。

    虽然中国私人飞机市场潜力巨大,但现实中真正私人购买的很少。“中国私人飞机市场并不受制于需求,而是受制于航空管制。”一位航空专家在钻石飞机生产线旁这样说。他说,我国目前仅仅承认私人拥有飞机是合法的。

    我国对私人轻型飞机的生产、适航等,均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对空域也实行严格管制。比如,美国低空相对自由,而我国600米以下的低空还是严格管制。美国要求民用飞机在上天前30分钟报告飞行计划,而我国则要求在几天前就提出报告,私人飞机如果想飞,只能利用有限的民航航线,每次飞行都要向所属地的空军、空管部门提前申请。

    另外,缺乏停降场所也是问题所在。如果私人飞机从事经营活动更是困难,不仅要有飞机合格证,飞行员、地勤人员应持有民航部门颁发的上岗证,而且还要有保证安全的通信、加油等机场设施,并且有巨额注册资金和3架以上的飞机,必须向体育、民政、工商等主管部门申请相关注册手续等。

    尽管私人飞机还面临一些管制和场所限制,但国内飞行培训却方兴未艾。因为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中国有望在2010年前后大范围放开6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届时我国通用航空市场潜力将会迅速转化为巨大的现实市场与商机。那时飞行员将是紧俏人才,不如现阶段在飞行培训上开拓市场。

    从实际看,包括钻石飞机等国际公司在国内客户也主要是航空培训机构。

    2003年7月,沾化大高航空城就与中国民航学院、东方通用航空公司、美国勃兰特利国际公司共同组建了“天津天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确定大高航空城为培训基地,当年12月举行了首期飞行员培训。目前,沾化已累计培训飞行员120人,到2008年可超过1000人。

    今年9月,山东国际航空训练学校成立,成为全国地方高校第一所飞行学校。

    12月8日,山东国际航空训练学院就当场订购40架DA40飞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