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变化无常,非人力所能左右,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案例中的主人公想法也是如此,由于对职场环境的迁就,唐蕾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翻译机器人”,内心承受着被新一代超越的压力;夏芒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职场变迁,也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反思,然而最终没能超脱抱怨外部环境的范畴,把自己的命运放到“好领导”的手中。
说到底,她们都没有从职场中发现属于自己的资源,通过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职场环境主要是通过群体压力和暗示对个人产生影响的。因为独立的个体无法证明自己的优劣,只有在不断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中获得价值的体现。当外界对自己做出“好”评价的时候,通常被视为自我价值卓越的标志,会让人建立并维持自信,也就是通常说的“面子”;然而,当外界对自己做出“不好”评价的时候,就会被视为自我价值丧失的标志,从而失去自信。
其实,这种“好”和“不好”的评价,不是外界事物本身带来的,而是自己对外界的感知,即你认为别人怎么看自己。很显然,这种认识是在不断的社会比较过程中建立的,案例中唐蕾的工作其实很符合她的职业兴趣,在工作中她也能找到成就感。如果不是新来的员工与她平起平坐,唐蕾也不会感觉到尴尬,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很没意思,而萌生去意。
此外,职场环境的不规则变动让人们对未来失去控制。职业发展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让人生丰富多彩,同时也导致人们对生活无法把握与控制,继而产生对未来的恐惧和压力。对自己熟悉的单位和工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去面对一个新的陌生情境了。所以很多人像唐蕾一样,虽不完全喜欢自己的职业,但还是要坚持下去,慢慢地变成了“煮熟的青蛙”。
然而,同样是面对职场环境,不同个体的反应是有差异的。
首先,职场小环境由个人来选择。
虽然处于就业竞争极大的今天,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机会和权利。只是有人把它视为机会,有人忽视了它的存在罢了。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的人格特征,唐蕾看重笔译工作的稳定和单纯,而夏芒则看重工作中的人情与挑战;唐蕾只喜欢做事,而夏芒则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兴趣类型,如果以霍兰德的理论来区分,唐蕾应该属于典型的常规型兴趣类型,而夏芒则可能是艺术型。
其次,个人造就了自己的职场小环境。
迈进同一个单位,面对相同的职场环境,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同样是工作适应困难,有人选择组织内改变,比如,唐蕾向上级争取符合自己职业兴趣的岗位;而有人则重新选择了单位,如同夏芒一样。因为成功标准的多元化,无法判断两个人职业的成败,但可以预期的是,两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会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她们自己造就的。
此外,每个人选择应对环境的方式,还体现在对事物成功的归因方面。
外部归因的人,一遇困难就怨天尤人,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外界,结果不仅这次失败无法改变,而且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做好。而且,往往越是抱怨外部,事情越做不好,进入失败与抱怨的恶性循环,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内部归因的人,遇到问题更多考虑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哪些地方可以完善,利用哪些资源可以让自己发展得更好,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步入成功与反思的良性循环,慢慢地对问题的解决更有把握,对未来生活充满了自信。
需要提醒的是,抱怨外界不能解决问题,面对职场风雨,既要利用职场环境拓展自身素质,又要通过职场的互动积累人脉资源,这样才能将被动的抱怨变为主动的参与,将对环境的无奈变成自我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