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美国的市政绩效评估和其40年代开始的绩效预算改革。而大规模的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则是随着英国“政府再造”运动而兴起的。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市场化,削减政府职能;另一方面为克服政府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大胆改革政府管理方式,铁娘子在首相办公室成立以雷纳为首的效率小组,主要任务是对政府各部门的运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并提出提高绩效的方案和措施,这就是著名的“雷纳评估”。    此后,英国相继推出了“部长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新方案”,核心就是树立绩效理念,开展系统的全面的绩效评估,使英国成为绩效评估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技术上最为成熟的“评估国”。英国的经验和做法,很快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扩散,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绩效评估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发达国家蔚然成风。借鉴英国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让副总统戈尔挂帅,着手推进美国政府管理改革,成立了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发布了《国家绩效评鉴报告》,借鉴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绩效和结果为导向的改革方案,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改革政府运动。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和结果法》,要求联邦各机构,在制定长期战略规划基础上,每年提出绩效评估报告,并将绩效报告与预算挂钩。这标志着持续十几年的政府绩效改革探索,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不可否认,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与一些政府领导人的推动有关,但从根本上看,是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科技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财政危机是政府绩效评估兴起的直接动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各国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政府由自由资本主义的“守夜人”角色,逐渐转变为无所不包的庞然大物。到70年代中后期,西方经济出现滞胀、财政赤字上升,政府财政面临危机,同时政府信任也出现危机,公民普遍对政府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不满。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政府绩效成为广大民众的共同要求。    其次,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开展提供了支撑。在管理方法层面,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组织发展等都首先在企业中运用并取得成功,为政府部门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管理机制方面,私营部门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与官僚体制下的低效形成鲜明对照,对传统政府管理方式形成压力。在公共产品需求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政府没有及时调整转型,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产品的选择性要求,变革在所难免。    第三,行政民主化是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一些国家出台“阳光政府”法案,公民社会对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公正性和效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求参与监督和评估政府。为了回应社会对行政民主化的诉求,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共行政管理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发达国家持续十几年的政府改革和绩效评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明显的成效。美国学者夏福利兹和罗素在1998年评价说,它是政府行政职能在务实运作上经历的一场“宁静革命”,其意义可以与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1798年法国大革命媲美。    进入新世纪,政府绩效评估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    一是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在经济市场化、社会民主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逐步改变单纯政府机关内部评估的方式,形成多元评估主体。    二是评估主题的公民导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管理的本质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政府绩效评估要以公民为中心,以公民满意为终极标准。    三是评估内容的规范化。随着评估实践的发展,逐渐确立了公共部门评估的“三E”理论,即政府绩效评估主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方面来衡量。效益性突出体现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在政府绩效评估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有些学者针对传统公共管理重效率忽视公平的问题,又提出了一个公平(Equity)指标,成为4E。“3E”或“4E”理论是公共绩效指标构建的基础,是政府绩效评估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四是评估保障的法制化。近十年来西方各国大力推进绩效评估的法制化,许多国家先后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使政府绩效评估成为公共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形成持续发展的世界性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