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军事周刊
穿军装的杰出母亲唐玉华
2007-01-05
王握文 司宏伟
    唐玉华,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曾参与“银河”系列巨型机研制,担任过863重大攻关课题——我国首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的主任设计师;她年平均授课200多个学时,参与讲授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入选军队和国家精品课程。

    她的丈夫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和军队专业重大贡献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她的女儿杨文婧小学、中学各跳级一次,11岁考入省重点中学超常实验班,2004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不满16岁。

    2006年12月22日,唐玉华站在了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领奖台上。

    用自己的行动来培养教育女儿的爱心和健康的人格

    一个10岁的小女孩向一个乞讨的老汉递上自己的零花钱,并向他深深地鞠上一躬。这是6年前发生在长沙街头的一幕。这个小女孩就是唐玉华的独生女杨文婧。她的这一举动,仅仅是因为母亲对这位老汉爱心捐助后,向小文婧投来的深情一瞥,让她立刻明白了应该怎样做。

    多年来,唐玉华总是从点滴入手,用自己的行动来培养教育女儿的爱心和健康的人格。

    1988年初春,正在参与“银河”巨型机研制的唐玉华有“喜”了。从此,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就成为唐玉华教学科研之外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女儿两三岁时,唐玉华就从教孩子自己穿衣、洗手等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安排不同的家务活,从洗小手帕、洗碗到洗衣服、叠被子,再到煮饭做菜,每样家务活都成了小文婧的必修功课。循序渐进的安排与耐心的引导,使杨文婧不仅没有把做家务当成一种负担,而且享受到自己做事的快乐。

    长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以我为中心”是常见现象。唐玉华觉察到这一点。女儿6岁那年,她特意把远在山东农村的侄女接到家里,希望小文婧通过与农村表姐的交流,了解农村孩子的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奇怪的是,两个年龄相当的孩子,几天都玩不到一块去。唐玉华细心观察后发现,原来是女儿嫌表姐土气。也难怪,女儿长这么大,还没有去过农村。于是,唐玉华就利用休息时间,带着两个小孩到郊区农村,让小文婧体验农村生活。

    这时,长在农村的小表姐的表现很快就让文婧刮目相看——她竟然懂得那么多。在文婧眼里,小表姐似乎不那么土气了。俩人从此成为好伙伴。之后,唐玉华又让小文婧的姑妈带她到山东农村参加生产劳动,体验农村生活。孩子变了,她开始关心季节和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关心进城农民工的生活。

    两岁才开始说话的女儿后来两次跳级

    在同事和邻居的眼里,杨文婧是一个懂事、争气的孩子。小学、中学各跳级一次,11岁考入省重点中学超常实验班,2004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不满16岁,如今18岁的杨文婧已是一名大三的学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最大心愿。对于在事业上有着不俗业绩的唐玉华来说,更希望女儿将来能像她一样干出一番事业。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她就开始教她算术,可效果实在“令人失望”。后来与专家讨论,唐玉华才知道自己违反了教育规律。

    从此,唐玉华在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既坚持循序渐进,又尊重孩子意愿。有一阵子,她想培养女儿学电子琴,小文婧学了一段时间就没兴趣不愿学了。看到孩子见了电子琴就想哭的样子,她果断做出决定:不学了。当听到妈妈的这一决定时,小文婧高兴得跳了起来。

    杨文婧两岁才开始说话,上学后,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唐玉华想出一个办法——买来小黑板挂在家里,让女儿像老师一样给自己和丈夫讲课。杨文婧感到很好奇,便学着老师的样子,站在小黑板前手舞足蹈地讲起来。奶奶在一旁乐了:婧婧真不简单,都成教授的老师了。小文婧得到鼓励,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女儿读高一时,唐玉华发现她对物理课缺乏兴趣,成绩明显下降。这对于对女儿抱有较高期望值的她来说,无疑是个警讯。但她知道,在女儿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关心帮助,而不是质问和训斥。

    通过与女儿老师的交流,唐玉华找到了问题所在:女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时难以理解。于是,唐玉华就一起和女儿做物理实验,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物理现象,帮助女儿领悟物理学基本原理,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她的耐心帮助指导下,女儿渐渐对物理产生了学习兴趣,不到半年,物理成绩就从倒数几名跃升至班上第五名。

    在唐玉华的精心培育下,杨文婧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心智得到全面发展,先后在全国小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唐玉华说,这句话时时都在“敲打”着作为母亲的自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