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8日
星期
本报读者调查

实名制:手机可以网络不行

70.5%的受访者赞成手机实名制,83.5%的人明确反对在网络上搞实名制
本报记者 谢小亮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7-01-08    [打印] [关闭]
    

    2005年12月,关于手机该不该“实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1年过去了,这场事关3亿手机用户的争论没有结束,实名制仍然在有关部门的议程之中。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完成的一项184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赞成手机实名制,20.8%的人明确反对。与此同时,66.9%的人赞同“手机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诈骗短信和骚扰短信”的说法,33.7%的人认为“实名”对整治违法短信不会有太大效果,43.0%的人认为政府执法不能以牺牲公民隐私为代价。

    其实不仅仅是手机,网络实名制(包括BBS实名制、网络游戏实名制、博客实名制)、个人存款实名制、购房购车实名制等等,随着政府一项项规定的出台,也在近些年被媒体和公众反复提及。

    网络实名是其中争议较大的一个。本报调查显示,习惯了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生活的众多网民中,83.5%的人明确反对在网络上搞实名制,59.7%的人更是强调,“网络本来就是虚拟的,不可能实现实名制”。有15.6%的人对网络实名表示赞同,他们认为,除了官方“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说法之外,实名的BBS和博客可以让网友看到更有责任的言论。

    黄英曾是学校BBS的版主,自打2005年实行实名制之后,她明显感到BBS的人气大不如前,一些曾经的“战友”纷纷“引退”。“网络的美好就在于它的虚拟,实名以后的BBS让人觉得恶心。”

    相比之下,对于金融领域该不该“实名”的争论,显然要小得多。调查中,91.9%的人对赞同个人存款实名制。同时,78.9%的人支持购房购车时要“实名”。

    以读者曹名欢为代表的43.6%的受访者认为,刚开始大家对实名制不习惯,时间长了就好了。他举例说,2000年刚实施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时候,社会各界也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可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记者发现,不论哪个领域,关于实名制的争论焦点都有两个:一是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实名以后如何保障个人信息不外泄。

    调查中,47.1%的人赞同“不做违法的事,就不怕实名制”的说法,51.1%的人认为,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普及实名制是进步的表现。

    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执行时间为 2006年11月27日~12月25日,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网络的1843份有效问卷,其中报纸读者回寄问卷168份,网络读者填答问卷1675份。受访者中男性占75.2%,女性占24.8%,平均年龄为28.2岁,其中19岁~35岁读者占81.2%,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91.0%。

    实名制管用吗

    问题是怎样才能保证实名制的落实。现在假身份证那么多,由谁来鉴别真假?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假身份证,实名制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窦德民

    政府对网络实名制的解释是,为了防止网络犯罪和解决未成年人网瘾问题。难道政府除了这招以外就无计可施了吗?——霍文辉

    实名制有利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息的准确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方便安全!——刘建勇

    想通过实名制解决某些社会问题,我感觉不现实,我们更多需要的是私密受保护,特别是在当今私有财产明显增多、公民自由要求强烈等情况下,人们更关注的不是生存而是自由。——陈敬根

    实名制只对奉公守法的人有效,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人没有多大效果。

    ——徐义财

    学校BBS从2005年开始实行实名制,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反对,让BBS失去了不少忠实的“水手”,所以实名制并非适用于任何场合,必须慎重选择。——文飞翔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