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月1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法治社会
这里诞生了3位“全国十佳公诉人”
2007-01-13
本报记者 李丽
    

    “我们可以办一个公诉人培训班了。”说这话的是黄晓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首届全国“十佳”公诉人之一。黄晓文半开玩笑的话语中透着骄傲,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评选,海淀检察院次次榜上有名,这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一个基层检察院,一群承担着北京市22%的案件量的年轻人,是怎样在这个让全国检察官都摩拳擦掌的比赛中,做到届届不落空的呢?

    海淀区检察院曾对两届全国“十佳”公诉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20位检察官在参加全国比赛的当时或之前的1~2年,均在基层检察机关工作。“这足以表明,办理案件数量占全国检察机关80%以上的基层检察院是打造专门人才的天然良港。”

    今年以总分第二的成绩入围全国“十佳”公诉人的金轶告诉记者:“我最多的时候1年要办100多个案子,平均每3天要办完1件。有时候的确感到很累,但反过来想,正是这种量的积累,让你学会了快速找到案件突破口的方法,使你能够以几倍于别人的速度快速成长。”

    在海淀检察院最近召开的座谈会上,三位全国“十佳”公诉人除了提及高频率办案带来的实战经验,还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成长过程中榜样的“帮带”作用。这也是海淀区检察院总结出的成才规律之一——“带动传承规律”。

    黄晓文曾在公诉二处工作,3年之后,在该处工作的庄伟也获得了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而此次代表北京市参加第三届“全国十佳公诉人”比赛的金轶也同时在公诉二处工作了7年。

    遵循人才所在团队的带动传承规律,已经在《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中有所体现:每名高层次人才每年都要确立至少一名年轻干警作为指导对象,指导其完成1篇调研文章(须在市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者在市级以上机关的内部刊物上发表),并办理1~2件大要案。

    该院检察长孙力表示:“成才的接力棒只有传递下去,队伍建设才能有发展后劲。”从新干警入院第一天起,他们的教育培养就被纳入了全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新干警可以迅速实现由学生向检察干警的角色转换。新干警定岗以后,还将根据他们个人的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为他们的成才开辟快速通道。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