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9日
星期

逾半公众反对“严打”有偿补课

55.6%的人认为补课属于超时劳动,教师理应获得报酬;
36.3%的人支持“老师无论如何都不该赚学生的钱”
本报记者 李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7-01-29    [打印] [关闭]
    寒假刚开始,来自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系列“禁补令”就占据了诸多媒体的显要位置,其中最严厉的规定来自辽宁省。不久前,辽宁省教育厅与该省政府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制止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查处老师有偿补课行为。情况严重的,老师将被开除,校长也可能承担相应责任,甚至被撤职。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网新闻中心、新浪网考试频道、题客网共同实施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2800多名参与者中,60.9%的公众感觉当地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现象非常严重,另有17.6%的人也认为这种现象“比较多”。

    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调查中,52.2%的受访者对教育部门的“禁补令”明确表示反对,38.6%的人甚至觉得,如果自己是学生家长,无论是否收费,都会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补课。相比之下,14.4%“说什么也不补”的人显然成了少数派。

    在补课这个问题上,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似乎已经隐约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对学生来说,补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考试中收获更多的分数。“去年暑假,我请了个老师给孩子补数学,成效显著。几个星期下来,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了,数学成绩也由原来的80多分提高到90多分。”有家长回忆起当时自己的“英明决断”,至今还颇为得意。

    一位参与调查的高中教师给记者留言:“我们不补课,家长就着急。家长就希望一件事,老师在假期、周末把孩子替他看起来。”对很多家长来说,“孩子放寒暑假怎么办”的确是个挺为难的问题:不可能带孩子上班,锁在家里也肯定不行,要是放出去让他随便玩,一是担心安全,再有就是怕孩子进网吧、学坏。“寒假里学校组织补补课,孩子学习进步了,也不会整天泡在网上了,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了。”有家长甚至觉得,这样一举数得的事,就算花点儿钱也值了。

    至于老师,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利用休息时间打份工、挣点儿钱。“我爸妈都是小学教师,他们严格遵循上面的规定,从来都没补过课。但我和弟弟读大学,他们就负担不起了,因为工资实在是太低了,教了一辈子的书每月才1000多元,拿什么来供我们读书?”调查中,54.9%的受访者感觉自己所在地区教师的工资收入偏低,47.0%的人认为老师有权利在课外时间从事兼职工作,55.6%的人认为,补课属于老师的超时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

    面对这样的“利益共同体”,教育主管部门的“禁补令”似乎是在棒打鸳鸯,显得不通情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面对假期有偿补课,人人都有一肚子的委屈。

    家长们抱怨:“因为收入低,所以要补课,那补课的目的就变成创收了?老师想创收干什么不行啊,为什么非得折腾孩子?”调查中,36.3%的人支持“老师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从学生身上赚钱”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36.3%的受访者对补课的态度是“如果大多数同学都去,我也会让孩子去”。有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假期补课很大一部分都是讲新课。表面上心平气和地说是学生自愿,但实际上如果学生不去,面临的将是新学期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给再多的钱,我也不想补课!但我所在的学校补课也算上班,不参加补课就意味着以后别在学校干了。”一位老师在参与调查之后留言,“话又说回来,学校不补课也没办法,现在哪个学校不追求升学率?”记者注意到,有教育工作者甚至认为“让自己教的学生来缴费补课,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负面评价,也是师德下滑的表现。”

    而学生们收获更多的是同情。“中国的学生需要有偿补课吗?我们的课业负担不是轻了,而是重了。为什么还要拿钱去买一个不堪重负的教育?”调查中,46.9%的人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偿补课不是件好事,他们主张“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就玩儿”。

    教育部门的“禁补令”其实也是为了“减负”。但奇怪的是,无论相关政府部门怎样三番五次强调,甚至不惜用“抓典型严打”的方式以儆效尤,这一政令的执行效果至今仍然不尽如人意。

    对此,北京市某中学的教学中心主任分析说,教委对学校补课的查处非常严厉,但教师在学校外面的补课活动却很难监管。如果应试教育体制不改变,相关措施不配套,仅仅希望通过用“禁止”的方式给学生减负,结果恐怕只能适得其反。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