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特别报道
应为李俊们创造怎样的成长环境
2007-02-16
刘万永
    憨态可掬的熊猫一旦成为病毒,就会让依赖网络的人们两个月寝食难安。始作俑者李俊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讨论“熊猫烧香”病毒造成的损失、李俊等人该受到何种惩罚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为“李俊”们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李俊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为了好找工作,他按照父母的意愿在家乡水泥厂的技校上学,然后在水泥厂上班。在泡网吧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于电脑。在“用人单位不问也不看实际能力,只看学历”的情况下,没有学历的他只能到处求职,到处碰壁。

    “熊猫烧香”让李俊一夜成名。在本科生学历日渐贬值、找工作不容乐观的今天,这种成名甚至让人嫉妒。一些网友留言说:“今后他找工作不用愁了,只需要说‘熊猫烧香’就行了。”

    在李俊的家乡,“熊猫烧香”几乎尽人皆知,虽然很多人不知道病毒为何物,但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厉害、聪明”。熟悉网络的专业人士说,互联网上远远不止一个李俊,他们是电脑高手,甚至可以称为天才。

    有人说,“熊猫烧香”病毒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无法估量。法律固然可以惩罚李俊、张俊,高科技犯罪也不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借口,但李俊的老师——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的副校长胡毅的疑惑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本来在学校里一个很好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怎么变成这样了?

    这一点,在李俊的自述中也得到了印证。2月6日,他在网上详细披露了自己制作“熊猫烧香”病毒的过程,称“我本无意犯罪,只怪生活现实”。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他为何要实施犯罪?社会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环境?

    李俊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学历贬值与学历注水共存,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相伴,套用一句话,“21世纪最不缺的是什么?人才!”还有,李俊最初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但网上不断有人找他定做病毒,可以说,病毒产业的利益链条,将李俊一步步诱导上了“贼船”。

    李俊被抓捕后,很多法律专家、心理专家发表了意见,我赞成一位专家的看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妨碍了年轻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有一技之长又缺乏表达机会的时候,就有可能以异化的途径表现出来。”

    我们常说,网络社会是造就草根英雄、平民英雄的时代。从芙蓉姐姐到天仙妹妹,人们从其背后看到的是机会的公平、公正。同样,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给李俊这样的网络人才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得到在社会中上升的机会。

    我们的社会不缺少李俊这样的网络人才,但我们不希望他们被称为人才的代价是给社会带来危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