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火车票不涨价 客流更集中到铁路
春运突围能否从公路入手
2007-02-16
本报记者 周伟
    全国铁路今天进入春运最高峰期。来自铁道部春运办的统计显示,铁路客流已连续3日保持在370万人的较高水平,14日、15日全国铁路将进入春运最高峰,日客流量有望突破380万人,将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这两天,上海铁路局也将迎来节前客流最高峰,预计日发送旅客将超过70万人次。

    “节前上海开往全国各地的火车票已经基本售完。”上海铁路局局长刘涟清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月3日至10日,上海铁路局累计发送旅客459万人,同比下降了1.8%。“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春运不涨价了。”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应慧刚说。

    据了解,上海铁路局的临客列车从1月上旬就开始加开前往云贵川等方向的长途临客,车票一度相当紧俏。

    但当铁道部1月10日宣布春运火车票不涨价后,上海铁路局的临客旅客数量迅速下降了近30%。“反正不涨价,晚走几天还能多挣点钱。”记者在上海火车站采访时,安徽农民李祥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今天在上海火车站随机调查了8名农民旅客,有6名表示如果涨价他们会在涨价前回家,而且“周围有不少老乡、朋友都因为铁路不涨价而推迟了返家日期”。

    运输专家指出,实践证明,在春运期间实行火车票票价上浮,对于削峰平谷、让更多的旅客顺利返家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铁路明知不涨价会让自己在客流高峰期压力骤增,而且带动公路等部门也跟着不涨价,这是一个主动让利于民的决定。”

    但这对本来就面临客流高峰巨大压力的铁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旅客为何不选择其他的出行方式呢?

    “汽车票价差不多是火车票的5倍啊!我宁可多等两天、没有座位也要坐火车回家。”在上海当建筑工的河南农民钱伟信说。

    票价优势让大多数收入不太高的人对铁路运输情有独钟。钱伟信告诉记者,坐汽车只是无奈的选择,“从上海到郑州,火车硬座最便宜的只要64元,而汽车票价现在已经将近300元,太贵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长途汽车票不仅价格贵,而且在春运期间常常超员,性价比与铁路差距太大。

    “春运一周,我们已经查到近100起超载。”上海市江桥检查站副站长田书钢说,超载最严重的一起发生在第一天,“一辆上海开往重庆的客车,满员42人,居然塞进去72人。汽车票价涨得少,运输公司在票价上受损失了,想从乘客数量上补回一点。”

    据了解,国家目前对道路客运的价格管理,是采取指导价格政策。即各地方政府的价格主管部门,根据自己地区的平均客运成本,对每条班线的客运价格确定最低和最高限价,运输企业只能在规定浮动范围内,自行确定运价。

    春运期间与平时不同的是,乘客基本上都是单方向流动,长途客车司乘人员的加班费也增加了不少,票价如果还定在成本区间内,跑长途客车就完全有可能亏本。因此,车主自然就会找各种借口不出车。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把《关于进一步加强春运期间道路客运价格管理,确保春运工作平稳有序的通知》中,“不再上浮”的含义,解释为“不能在指导价上限价格的基础上再上浮”,以鼓励车主出车,缓解春运压力。

    但长途汽车票价的合理上浮却坚定了更多的人坐火车回家的信念。有不少回家的人希望坐相对便宜、安全正点的火车回家。但当数以亿计的希望都寄托在路网尚不发达、但运输效率已居世界第一的铁路上时,我国铁路客运已接近透支。

    上海铁路局党委副书记俞宝麟说:“铁路毕竟运力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

    在运力极为紧张的上海至阜阳铁路线上,每到春运几乎全都是旅客列车。一列列的旅客列车首尾相连满载旅客开出上海。

    与铁路相比,公路运输在春运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来自交通部的信息显示,今年春运期间全国公路客运量将超过13亿人次,其运输人数之多、运输能力之强是铁路无法相比的。记者看到上海长途汽车站的车票余额显示,目前上海开往全国各地的长途车运力并未饱和,即使最热门的线路也还有少量剩余车票。

    交通部有关负责人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道路客流增幅较大,但“总体上全国道路客运运力充足,应对高峰没有问题。”

    长途汽车司机赵晓峰告诉记者,跑长途,高速公路过路费约占日常支出成本的一半,“基本上每公里油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是一样多的,如果能把过路费减少或者免掉,春运期间不涨价甚至降价我们都可以接受。”

    在性价比如此高的情况下,中国铁路即使把现在的运能提高一倍,“一票难求”的情况也很难得到缓解。有人建议,春运期间少收甚至不收长途客车高速公路过路费,以此来补贴长途客车车主,从而使汽车票价降下来,吸引更多的旅客乘坐汽车返家,这或许是解决当前火车票“一票难求”的一个办法。

    本报北京2月15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