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不同观点
心理抚慰解决不了公众心理震荡
2007-02-27
邬凤英
    

    “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超过了心血管疾病,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每年有25万人自杀,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说,“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引发大量心理问题”(《中国青年报》2月25日)。这个结论当然是正确的,但随后作出的解释我不敢苟同。

    他说:“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急剧的社会变迁对于社会成员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了严重挑战,在适应性较弱者身上则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震荡’现象”。因此,只要多做些心理抚慰,加强心理干预,“塑造出一种现代强势人格”,情况就会有所改观。

    不怀疑这位学者的善良动机,但这种解释和结论只能说是一种囿于专业视野的一孔之见。在我看来,社会心理问题的日趋严重,主要是伴随着社会公平状况的日趋恶化而出现的,因此它的彻底解决,也就不是单纯的心理干预所能够胜任的,而只能期待社会公平状况根本改善。

    从财富分化角度看,中国社会的公平状况不如人意。至于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从较低的社会阶层上升到较高的社会阶层所遭遇的社会排斥方面,人们所感受到的不公平,就更是毋庸赘言了。

    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却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最近几年发展的实验经济学,通过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所做的大量实验证明,追求公平是人类“天生的偏好”,“公平是更符合人性的”——这与标准经济学理论中人的“理性经济人”假说刚好相反。世界银行2006年年度报告中还援引《自然》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猴子拒绝不平等的报酬”,以作为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天生偏好公平。此外,世界各国的经验均证明,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中,人群之间分配性冲突会加剧,严重时可能造成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低烈度战争”,即“拉美化”现象。此时,社会成员当然会感到压抑和焦虑,出现涉及所有社会阶层的严重心理问题。

    如此看来,社会心理问题的严重,仅仅是一种表象,本质则是社会不公平的严重。因此,仅仅在心理学的领域内去寻找解决办法,就等于是隔靴搔痒——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消除产生压抑、焦虑等不健康情绪的根源,也才能为心理学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一个基本前提。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