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大石窝镇惠南庄村的大喇叭响了,大嗓门叫着一些村民的名字。“快到大队部,快点!”这个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普通村落,离天安门有140多里。今天,有一群全国人大代表要来这里,与村民聊聊“新农村建设”和“土地联产承包”的事儿。 几名穿着黑色和兰色服装的男性村民陆续走进村委会的院落后,一辆“北京巴士”很快也穿过村中的水泥路,停在了村委会“建设和谐农村”的大影壁前。 全国人大代表到了!几名村民代表迎上去:“进屋坐,进屋坐”,“领导们进屋坐。”一位代表接过话:“我们不是领导,我们是全国人大代表。”村民说:“全国人大代表,俺们是第一回见。”代表说:“我们十几位代表来自全国6个省,京郊农村也是第一次见。” 围在村委会的会议桌前,代表们开始和村民们热烈地座谈起来。 49岁的村委会主任王华介绍:“我们村有800多户,2000多人,3000多亩地,人均一亩多点。过去都是种粮食,一年一亩地能挣六七百元。去年开始发展蔬菜大棚,村里出钱聘了个河北的‘菜把式’教村民种,一月管吃管住,还给工资两千。村民种大棚蘑菇的,去年一亩能挣两三万。我们想注册蔬菜商标,自己往城里的超市卖,现在都是靠菜贩子到地头收。新农村建设,我们村是镇里的试点。” 他说出了村里的困惑:“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这确实好。每家地都变成一条一缕的啦。种大棚,土地宽度不够。现在靠两三家自愿把地联合起来种大棚。” 刘兆勤代表是徐州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他说:“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有产业。没有产业做支撑,就是空中楼阁。你们抓蔬菜,抓对了。你们大棚的成本是多少?” 王华说:“建一个大棚两万多点。区政府补5000元,村里利用南水北调的经济补偿费,再给大棚补1000元。” 刘兆勤代表说:“搞一个大棚,两三年能收回成本,是比较好的。如果花两三万搞一个大棚,不搞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比如小黄瓜,小番茄,就会变成财政扶持的参观型大棚,成本老百姓会承受不了。让别人参观两三个月以后,大棚也长不了。” 叶青代表说:“昨天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到北京开了几年会,休息时都是在宾馆里。这是第一次到农村基层来。我想看到农村真实的一面,看看农民在干什么。你提到了村里出钱聘了个河北的‘菜把式’教村民种菜,我很感兴趣。我不同意政府‘教育农民’的说法,叫这‘培训农民’更好。美国的州立大学把培训当地的农民当作任务。我们的新农村要靠新农民,现代农业要靠现代农民。” 一名村民说:“我们村水好,空气好,但种菜经验少。”来自湖北襄樊农科院的周建元代表建议:“你们应该申报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刘兆勤代表说:“现在,肉里有激素,瓜果有毒素,饮料有色素,老百姓怎么吃心里没数。城里人要吃得安全有营养,这给农村提供了机会。”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滑过,有的代表先匆匆赶回北京城,有的踏雪走进蔬菜大棚。明天一早,他们都将坐在人民大会堂。 村民们说:“我们会聚在村头大喇叭下,听来自中央的声音呢!”本报北京3月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