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华(家庭主妇,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
牛女士的女儿已经到“小升初”的节骨眼儿上了,家长感到“心里很慌,就像游泳时摸不着岸的感觉”。“我孩子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在北京市东城区排第二名,可是择校时还是困难重重。没有统一考试,不看成绩,只有评上市‘三好’,才有跨区择校的资格,可是‘三好’的名额也只有一两个。说白了最后还是择校费说了算。我们都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哪里负担得起三五万元的择校费呀?这笔钱真是把人愁死了。”
牛女士表示,家长们期盼能有一个明确的“小升初”细则,让每个孩子有公平竞争的机会。郭姗姗
龚玲(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实验中学校长)
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资源总体短缺,为能短时间解决人才紧缺问题,我国开始逐步建立一批重点学校。然而,事与愿违,重点中小学的畸形发展使其成了“教育贵族”。1995年,示范学校政策取代了重点学校政策。然而,打着“素质教育”旗号的“示范学校热”却在教育领域造成了新一轮教育差距的扩大。这种倾斜政策客观上加剧了教育的两极分化。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国家加大教育投入是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教育均衡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具体地说,就是入学机会均等、进入不同教育层次与渠道的机会均等和获得就业机会均等。在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基础上,让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并最终实现终身教育,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本报记者郑燕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