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2007年,全国不再新批网吧,各地也不得擅批新网吧;为黑网吧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将被处以最高50万元以下的罚款。(《华西都市报》3月3日) 我知道网吧如今是极富争议性的事物,也理解许多家长对网吧的痛恨心情,所以颇知联合通知的良好初衷。要想整顿起到好效果,必须得考虑具体措施的可行性。 通知说,为黑网吧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将被处以最高50万元以下的罚款。表面看这条十分严厉,但笔者询问了做计算机专业的朋友,他告诉我这在技术上根本做不到,规避的方式非常多。举最笨的一招:你借几张身份证,多申请几个个人用户号,再用比较好的“猫”,如D-Link多分接几台计算机,轻易就可联10~20台计算机。而大多数黑网吧其实都是这种小网吧,电信商根本就不违规。 不批新网吧牌照,可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办不到牌照,有心要正规经营的网吧主,就只能“黑”着了。网吧的客源主要是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城市低收入阶层的青年人,而小网吧的经营者,也多是有住房的城市低收入者。这样的客源和经营者,决定了网吧这个市场基本上是为穷人开的。那些符合120台规模标准的连锁网吧,主要争夺的是高端市场,都只能开在城市的中心地段。那些僻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广大的农村,该不该有合法网吧存在? 另一方面,这项政策一出台,网吧牌照顿时成稀缺资源。而我们知道,什么“牌”呀“证”呀的,一旦由权力管制起来,摇身一变成了某种资源,那权力寻租也就会随之而来了。就算那些做高端的合法网吧,原本只是想合法经营,在市场上靠本事吃饭。但面对这样的政策,他们要想发展的话,可能也不得不去“润滑润滑”了。 其实在对互联网的管理或整顿中,有一个根本性问题一定要问:到底要不要接受互联网这项新技术?答案不言自明。既然我们不可能抗拒这项革命性的技术,那我们对网吧的管理或整顿,就不能采取这种“一禁了之”的简单粗暴思路。小网吧的安全问题、孩子们的网瘾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重视。但也不能忘了农民青工、城市低收入的年轻人、低收入的经营者,小网吧,也是这些穷人们的娱乐场所、主要信息来源和表达渠道。管理者应该做的是,降低网吧业的准入门槛,减少收费多服务,然后加强管理。 制定一条高门槛,然后一棒子把所有小网吧都打成“黑网吧”,容易倒是容易,可真能解决问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