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3月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法治社会
行贿“密档”被攻破
电子取证遭遇法律空白
2007-03-06
    本报讯(记者李丽 通讯员李新)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技术人员在协助该院反贪局侦查取证过程中,成功运用技术手段破解了犯罪嫌疑人的加密文件,取得了重要的证据材料。办案人员表示,司法机关电子取证的做法还在摸索当中,我国目前对电子取证还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

    日前,朝阳区检察院反贪局侦查处受理了一起行贿案件,在嫌疑人的公司,办案人员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材料,只在嫌疑人使用的计算机中发现了几个加密文件。承办案件的侦查员推测,这些文件中很可能保存着重要数据,但如果在拘传时限内找不到扎实证据,就只能释放嫌疑人。随后,朝阳区检察院技术部门采用多种解密方法,经过两个小时,终于打开了加密文件,得到了嫌疑人每次行贿的详细资料。侦查人员以此作为突破口,很快拿下了嫌疑人的口供,并成功立案。

    立案后,朝阳区检察院决定建立技术协助制度,帮助侦查部门对犯罪嫌疑人的计算机进行取证审查工作。

    办案人员介绍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电脑“记账”只会越来越普及,采用这种方式违法犯罪的也会时有发生。在本案中,技术部门在取证前征得犯罪嫌疑人一方的同意,嫌疑人签字后,技术人员才开始进行解密工作。但司法机关电子取证究竟需要履行什么样的程序、所取得证据的效力怎么样,目前还存在法律空白,“只能说作为辅助性的取证手段。”

    办案人员表示,电子取证非常复杂,除了法律性质,它在技术上也有很多要求。是否该将涉嫌的证据材料拷贝后解密,是否需要建立电脑认证系统等,在明确电子取证的法律性质以前,还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