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张光瑞委员清楚地记得,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共享改革成果。而今年“更加重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中的意味,让他思绪难平。
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常近时委员把报告中每一处与民生有关的具体措施都划上了一个勾,一路划下来,竟有二三十个。他说,“改革就是要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就是要让阳光照到每个人身上。”
细心的代表委员们发现,每个措施背后都跟着一串数字,都跟着财力的保障。2006年中央预算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平均到9亿农民身上,“人均”377元。在中央财政每支出的6.5元钱中,就有1元钱实实在在花到了农民身上。而2007年,中央用于“三农”的资金将达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平均到9亿农民身上,人均435元,比去年增加58元。
2007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为了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
“今年的财政预算都是根据政策来的,这保证了政策的执行力。”张光瑞委员强调说,过去我们国家对社会发展问题重视不够,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没解决好,老百姓没有充分共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去年以来,国家更强调向社会发展倾斜,共加关注社会公平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特别是贫困群体共享改革成果已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条红线。
人大代表叶青认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政府在关注经济发展中尽力解决民生问题。这一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说,有了财力的保障,许多梦想都有了实现的可能。
经济学家吴敬琏委员最高兴的是报告里提到的实行全民低保,他说:“过去有人认为做不到。我曾做过论证,结论是对这些事‘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关键在于措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对教育、社保都有很多具体措施。一些措施都很硬。”本报北京3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