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3月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两会话题
【场外声音】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007-03-06
于强(大学三年级)
    

    “我们是一群没落的贵族,头上的光环在逐渐暗淡,在理想与现实的路上,我们日益蹒跚,唯一不变的,仅是跳跃在脉搏里的对知识的渴望……”

    在国内某重点大学呆了3年,看着本校学生如雨后春笋,一茬多过一茬,而大学生这3个字的含金量却在下降,我常常困惑,是我们这一代人自己出了问题还是大学出了问题。

    2004年8月,经历高考战场的厮杀,我有幸就进入了心仪已久的某重点大学,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没想到,第一堂课就叫我很是郁闷。我们当时是一个大班,一共有90人,还和本系另外一个专业方向的同学一起上课,一共100多人挤在一个大教室里听课。有时老师的声音小了,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清。当时我的室友曾向老师抱怨过,但老师告诉他,理科院有的班级上课时人数比我们还多。

    庞大的人数不仅限制了课堂教室的占用,更造成了实验器材的紧缺。我们学的一门专业课程,10多个人一组,合用一台机子,一学期每人才能轮上3次。“我连屁股都没坐热就结束了”是很多同学对实验效果的形象概括。其他实际操作课程也多是纸上谈兵。无奈之下,同学们也只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听1996年毕业的一位师兄说,当时他们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很强。一个班20多名同学常常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集体讨论,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很多灵感与创意也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中产生的。可这样的课堂氛围对我们来说就是“传说”。

    由于学校分成好几个校区,我们在位于郊区的新校区,老师除了上课,平常很少能见到。对于我们的作业、论文,有的老师都甚至没有时间全看。老师也有自己的苦衷:“你们人多,就采用分组的形式交作业吧。”但是殊不知,很多爱偷懒的学生正是利用这种人多的弱点混水摸鱼。老师无可奈何,学生倒也偷的清闲。

    除此之外,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更让我们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现在很多老师都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不只教学经验很丰富,而且大多数都是“近亲”(本校毕业后再留校的)。有的老师教的是业务课,但是却没有业务实践经历。这也难怪很多用人单位称应届毕业生是“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002级的一位师兄,在校期间经常缺课,却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外实习上,毕业时学位证都没拿到的他,却在一家很不错的单位谋得了职位。而与他同班的一个年年拿奖学金的女生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他的经历在激励我们的同时,却也助长了大家“大学课程无用论”的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都变成了白菜帮子,满地乱扔都没人要。可校领导还大声呼吁。你们如果把自己洗干净,做成“醋溜白菜”人家就喜欢了。难道用人单位都是兔子么?他们是狼,现在就想吃肉。”室友李余(化名)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他来北京已经有1个多月了,一家实习单位也没找到。学校要求我们这学期大实习,但却不管每名同学的实习分配。有好多同学像他一样,刚大三,就过上了“北漂”、“南漂”的日子。回忆起同学熟悉的笑脸,想象他们在异乡孤寂的身影,我的鼻子真有点酸酸的。

    其实我们是深爱着自己学校的,古语有云:“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现在高校声誉下降,无疑就是在我们的脸上抹黑。可我们也只能是痛并无奈着。

    在宿舍里,李余曾和我说过,他真希望学校和社会能从人性化的角度,给当代大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如果学校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更紧密一些,如果老师与同学的沟通更频繁一些,如果教师的选拔更严格一些……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学生更勤勉自强一些,我想,大学的精神便会传递下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