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1时15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话音落时,北京首汽集团第三公司的出租车司机于凯正驾驶着自己的出租车,行驶在畅通的东三环上。
持久的掌声从电台中传出,于凯兴奋地用右手猛击一下方向盘,忍不住叫起好来,“总理的报告真实在!我们提的好多意见都涉及到了!”
2月6日,经常接送客人的于凯乘专车进了中南海,作为12位基层代表之一,他坐在总理面前,来给政府工作报告草案提意见、建议。
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创业人员……他们成为史上第一次受邀走进中南海与总理一起“议政”的基层代表。正如温总理在座谈会上说的,“为基层群众代表单独召开一次座谈会、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这还是第一次。”
难忘与总理面对面
桌上放着发言顺序,温总理却先点了下岗再就业职工代表肖岩和出租车司机代表于凯发言。
轮到于凯发言时,温总理微笑着说:“于凯同志,你们出租车司机信息很灵通啊!”大家会意地笑了。“出租车司机听到的群众意见最多,你们开车时,乘客们都议论什么?”温总理问。
“乘客们不同时期聊的话题不一样。二十年前,我刚开出租车时,乘客们聊得多是托人买电视、冰箱、彩电。如今,聊得多是买房子、汽车,送孩子出国留学。”于凯回答道。
“你们出租车司机是感受国家进步最真切的。”温总理说。
总理希望不要照稿子念,于凯就脱稿说起来。4条意见,他早已烂熟于心。他说:“第一,希望尽快出台一部全国范围内的行业法规;第二,调控油价;第三,合理控制出租车总量,加大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力度;第四,加强舆论引导,为出租车行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温总理不时地插话,有时是解释政策,更多的是想了解情况。于凯说到行业内的情况,温总理问:“你们的车份钱是多少?”
“5175元!”
温总理听到这个数字抱起了双臂。于凯发现了一个“规律”:温总理对发言者说的问题感兴趣时,就目不转睛盯着。如果发言人照稿念,他就面带微笑。如果有疑惑,他的双臂就习惯性地抱在了胸前。于凯见此情景赶紧解释:“5175元包含工资500多元,油补600多元。”温总理点了点头。
“出租车调价以后,你的收入怎么样?”温总理又问。
“以前一个月2500多元,现在3000元左右。”
“还能挣得更多吗?”“有时也可以挣到4000元。”“还能更高吗?”“有,但那很难了。”
预备10分钟的发言,于凯和总理交谈了19分钟。回想起那天的发言,高兴之余于凯有一点遗憾。“温总理那天穿的夹克很普通,还没有首汽的工装时髦,我忘了给总理带一件当礼物,挺后悔的。”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徐伟在网上看了4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天,他和同学们跑到了学校宣传部会议室看电视转播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徐伟是2月6日到中南海参加座谈会的学生代表。
徐伟代表同学们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希望高校能重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今天总理的报告中,相关的表述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
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是徐伟提的第二条建议。温总理当时说,国家在这方面,“力度不是一般的大”,2006年国家拿出了18个亿,今年要拿出95个亿,后年的预算将是200个亿。徐伟观察到,温总理在讲到这组数字时,激动地抬起了手。
座谈会过去很多天了,看了今天的开幕式,徐伟跟同学们感叹说:“总理在征求意见的时候说,一个好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人民关心的报告,人民参与的报告,要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议论多。真是这样的!”
征求意见在从重广度走向兼顾纵深
一年一度的两会上,总理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修改工作总是备受关注的重头戏,而如何能使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各界意见,也是各届政府努力而为之的。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1999年2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邀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界人士到中南海举行座谈,征求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1月30日至2月8日,短短10天之内,温总理在中南海召开的5次座谈会让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
“政府工作报告在起草过程中,邀请普通老百姓直接参与提意见的做法十分重要。”温总理在座谈会上说。
这5次座谈会分别征求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经济、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工人、农民等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
如果仔细对比今年与以往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征求对象,可以清楚地发现,在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中,工人、农民等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受到重视的变化过程。
2006年,除了像往年一样向专家征求意见,温家宝总理还向更广泛的基层开始征询建议。乡村医生、中学教师、普通车工、村党支部书记,也被请进中南海与总理围坐在一起共商国是,当时的媒体以“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评论这次征询建议过程。
2006年2月7日上午9时,国务院小礼堂,一场就“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征询意见的座谈会正点举行,4名国企代表、3名民营企业代表、1名工会代表、1名工人、一名农民成为会议的主角。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温家宝总理说,“基层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他们的意见,看似一般,实际上有不少我们值得研究的大政策。”
此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代表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相继召开。而政府工作报告的征求意见稿也在一次次修改和磨砺中,日渐完善成熟。
如果说过去在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政府着力于听取社会各界的多方意见,注重意见来源的广度和多样性,那么现如今,政府则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更注重深入群众生活,关注群众的“柴米油盐”、“苦辣酸甜”,从底层体察更鲜活的民意。
民情民意自下而上的路越走越宽
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三农”、就业、教育、卫生等一系列关涉民生的发展目标。著名学者胡鞍钢就此发表评论说,本届政府履职一年来所提交的首份“施政报告”,清晰地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新政绩观。
自此,政府工作报告深深刻上了“民生”和“务实”的烙印。
“希望大家察实情,讲实话,献实策,帮助政府做好工作。”温总理在为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广泛征求意见的座谈会多次鼓励代表,他说,做好政府工作,我们必须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必须自觉接受监督,改进工作;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
如果说人大代表是人民的“嘴巴”,那么自此,这张嘴巴也随着“民生”的导向,开始深入了解百姓迫在眉睫的疾苦、普遍反映来自底层人民的心声。
多年来,由于传递民情的渠道不够通畅,很多可能亟待关注的民情被挡在了决策者的视野之外,而民主监督的实现程度自然也受到限制。
如今,政府和代表们的努力使两会期间的“民意直通车”日渐提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多的看到了民意。
2005年,一系列征求政府工作报告意见的座谈会如期召开,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座谈会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布河乡中心校校长杨志高反映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希望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国京剧院演员刘长瑜就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谈了看法……
2006年2月6日,温总理在座谈会上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的代表们征求对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作为卫生界代表,在农村做了30多年村医的马文芳在“讲实情”的鼓励下,向温总理直言了农村的看病难、看病贵现状,并引起了总理的重视。
两会在日渐“亲民”,而民众也同样在心怀热情,主动“亲会”,而这种互动的直接成效是——大量的民生问题开始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种开创性体现得尤为明显。
2006年两会上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无疑又是一个牵动百万民众的兴奋点,在此期间,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主要新闻网站曾先后在BBS区上贴出“向总理提问”之类征集问题的帖文,网民反响热烈。据粗略统计,几家主要新闻网站相同问题的帖文,浏览人次已过百万。
而在记者招待会的一开始,温家宝总理就说:“现在面对我的是记者,是少数,但是在会场外听我谈话的群众是多数。”
如今,这个“多数”已经在切切实实地走近两会、向两会建言献策,也正因为两会在向更多的群众敞开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