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3月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两会纵深
中高考加分不能成为社会管理工具
2007-03-08
本报记者 朱丽亚
    

    “自从信息学奥赛成绩和高考挂钩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和这种功利做法作斗争。”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主席杜子德说。

    2000年9月,在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活动。次年初,教育部出台文件,提出高中阶段取得5项学科奥赛省级一等奖的选手可免试保送上大学。但杜子德和他的同仁对这份殊荣没有“受宠若惊”——同年7月7日,杜子德执笔写了《关于取消保送信息学奥赛省级比赛一等奖上大学的建议》,递交到中国科协并转呈教育部。

    杜子德的忧虑不无道理:“但凡和利益挂钩太紧密的竞赛就会发生异化!自从奥赛成绩和高考挂钩以来,送东西、送钱、找关系的,太多了。甚至上级领导也托人找你,你能不听吗?”

    杜子德的担忧在2006年2月变为现实:内蒙古大学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副教授张汝琦在当地办起了“信息学奥赛辅导班”。每人交3.5万元,其中5000元是辅导费,另外3万元是“活动经费”,用于接待、公关活动。

    处理完一系列危机后,疲惫不堪的杜子德希望“脱钩”的愿望更加迫切。“人大代表也联名上书,教育部也有所松动,但估计一两年之内还不大可能。”

    2006年被媒体曝光的高考保送和加分的丑闻远不止这一桩,取消中高考加分和保送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全国政协委员汪萍就曾经提过取消中高考加分政策的提案。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则较为“中庸”地提出了《关于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规范的建议》。

    “加分本为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设,但某些加分项目却在制造新的不公平。”洪可柱代表说,某省规定博士子女可加分,某市规定纳税大户的子弟可以加分,某大学则对城乡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进行区别对待。这些政策,不但有违公平,还有“身份歧视”的嫌疑。各种加分政策混乱,互相矛盾,上下不一。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加分外,很多省市还有本地区的政策性加分;而同一项全国竞赛,黑龙江规定前八名可加分,但河北规定前三名才能加分。

    “高考加分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出台过程不透明,随意性大。很多部门都想把加分当作社会管理或福利手段。目前的加分项目,已经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计划生育、残联、公安、民政、工会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但近几年来,仍有许多行业或部门要求出台高考加分政策,比如福建就有政协委员要求给农村独生子女加分。加分政策有沦为社会管理工具之嫌。”

    但洪可柱代表并不赞成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等照顾性的加分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但对一些鼓励性的加分政策,尤其是一些缺乏刚性指标的加分政策,应该进行清理规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