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可教育不公现象已经开始好转的同时,许多委员代表认为,教育的局部差距仍在拉大。 “2006年甘肃省高考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一,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全国人大代表、原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说,在全国教育不公现象在整体好转的同时,由于底子薄、条件差,西部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相对于东部的发展速度,区域差距仍在持续拉大。 李发伸列出了一组数据,“十五”末,甘肃省“双基”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初中生入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2005年甘肃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7百分点,有12.8万初中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2005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全国低6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8%,2006年高考录取率41%,全国倒数第一。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国骥也有这个感受,他所在的学校是湖南省属高校财政拨款最多的学校,每年投入1.3亿元,而位于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每年拿到的投入至少是五六个亿。 “生均教育经费地区差距数十倍,相当惊人。”全国政协委员、原北航校长沈士团说。 他举例说,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小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最高为上海7940.77元,最低为河南744.46元,相差10.7倍,16个省份低于平均水平 1327.24元。 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高为上海市1865.7元,最低为广西59.22元,相差31.5倍,13个省份低于平均水平166.52元;初中生均用经费最高为上海2114.13元,最低为安徽76.98元,相差27.5倍,14个省份未达到全国232.88元的平均水平;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高为北京市2372.61元,最低为安徽77.10元,相差30.7倍,有15个省份未达到363.54元的平均水平;大学生均公用经费最高为北京10688.17元,最低为安徽省548.77元,相差19.5倍,只有6个省份达到2337.57的全国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