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武汉大学2003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已经读大四下学期的唐明,为找工作的事儿“感到很郁闷”。
从升入大四开始,他就一直关心各地媒体的招聘信息,不断地投简历、远赴各大城市参加考试。从去年10月的第一波“招聘潮”开始,他曾参加过江苏广电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等数家新闻媒体的招聘会,最好成绩也只是进入面试。“一个职位几百个人竞争,僧多粥少,大多数人的命运和我一样,被‘刷’下来。”
“今年3月的这一波‘招聘潮’,只要有地方和待遇都凑合的工作,我都签下来再说!政府、媒体天天都在说扩大就业,可为什么找工作还是一年比一年难?”郭姗姗
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本身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到5000多万人。同期GDP每增长1%,只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而按照年均7.5%的经济增长速度计算,5年内只能增加4000万个就业岗位。5年间新增1000万的就业缺口!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大学生就业矛盾尤为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还有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期望值高造成就业难,比如想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一开始工作就希望有高收入。大学生素质比较高,就业期望值如果下降一点,总是比其他劳动者找工作要容易一点。当然,国家更应该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不管大学生是当公务员还是民营企业员工,哪怕当个体户,他都要有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建立公民就业机制,反对就业歧视,规范就业市场的管理,这是政府最大的责任。本报记者刘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