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3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两会话题
【焦点话题】
不要让环境不公加剧社会不公
陈万志委员呼吁关注农村环保问题
2007-03-10
本报记者 朱丽亚
    

    西北某省会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市区的卫生环境越来越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困扰,却始终无法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结果出现了城内干干净净、城外垃圾成堆的怪现象。

    重庆市綦江县德胜村有一个巨大的露天垃圾场。县城里的生活垃圾,每天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垃圾堆上,蚊蝇肆虐,臭气熏天,令人作呕,村民苦不堪言,“没有好日子过了”,村民们因此也经常和环卫部门发生冲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4年之久。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委员在政协分组讨论会议上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他说:“谈到中国的城乡差距,一个外国人的评价‘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已经成了流行语。”

    同时还任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的陈万志委员说,中国城市垃圾年产量达1.2亿吨,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占全世界年产垃圾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国历年堆存的垃圾量已达70亿吨,侵占了约80万亩土地。严重的“垃圾围城”现象,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全国668座城市,除县城外,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陈万志委员说,城市垃圾不断转移到乡村,城市整洁的代价是农村的污染,垃圾下乡是典型的“环境不公”。他说:“我希望能够加强对农村环保问题的关注,不要让环境不公加剧社会不公!”

    陈万志委员认为,环境不公不仅表现为城乡不公,其间凸显的阶层不公平也十分突出。

    从环境上看,富裕人群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排放污染物多,贫困人群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富裕人群可以通过选择生活环境及以各种方式享受医疗保健,以补偿环境污染给生活质量带来的损害;贫困人群却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环境,更无力应对因污染而带来的健康损害。另一方面,伴随着资源开发的巨大推力,我国一些资源能源富集地区的GDP和财政收入连年迅猛增长。然而由于分配环节的畸形扭曲,当地多数百姓不仅无法从中受益,反而受累于因开发导致的各种生态灾难而日益贫困。

    陈万志委员说,近3年来,环保部门收到的环境问题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2005年达到60多万件,群众上访达8.5万批次以上,由严重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大规模群体事件成多发态势,其中相当数量的污染事件的受害者是农村居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乡和谐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二元格局下的城乡矛盾,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许多社会问题一样,社会不公加重了环境不公,说到底,社会不公才是垃圾下乡的深层次原因。环境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村容整洁”格格不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