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春热线
被忽略的中等生(下)
2007-03-11

    被成绩标定的家长身价

    ■梁峰

    我的儿女都已读大学,可他们在初中、高中的学习成绩却不一样。儿子成绩优秀,女儿却是身居中游。开家长会,我常向老师问女儿的情况,老师总是说:“你的女儿没什么,学习成绩一般,但也用功。”家长通知书上,儿子的评语总是令人兴奋,而女儿得到的评语却总是不阴不阳。

    儿子因学习成绩好,中考前,被安排进了单人宿舍。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生活了三个月,我每次到学校看他,总是能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班主任对我客客气气,连校长见了我都给我递支烟,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英雄的父亲。

    被人尊敬的感觉真好。记得参加中考前,把儿子送到学校,我对班主任说:“老师,你可要好好照顾他啊!”

    “那当然!不照顾好他照顾谁啊!”老师满口答应。

    我像吃了定心丸那样放心。结果,儿子不负众望取得了好成绩。

    可还是这所学校,还是一样的老师,女儿在这儿又上了初中三年。我这个昔日曾经受人尊敬的家长,体验却大相径庭。儿子给我披上的光环消失了,老师和同学对我不像以前那样关注了,话也少了,这都是因为我的女儿成绩一般,排名不上不下。这也就罢了,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因女儿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家长的话没有一点效力。

    夏天,学生喝的开水经常没有。下雨时,宿舍漏得要学生们把脸盆、饭盒放在床上接水,地上也是一片汪洋。冬天没有门帘,煤炉经常熄灭……作为学生家长,谁不心痛!我找过班主任,没辙!我找了校长,他泰然坐在床上,盖着被子,对我的问题随便应付几句,而且显得十分不高兴。可从前,就是这位校长笑脸相迎地给我递烟!那是儿子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回报。可现在,我这做家长的说话没了底气,就是在开家长会时也不敢提什么要求。成绩是硬道理嘛!

    更气人的是,离中考还有一个月,女儿却被校方撵回了家。原来,学校为了升学率,一个60多个学生的班只留下三分之一参加中考。其余的三分之二,老师是明劝暗撵,想让学生们退学、留级。我的女儿也在此列。这下我可火了。学校凭什么剥夺学生的考试资格?我找到校方,校方反说是我女儿自愿的。当时报名已结束了。在我激烈的力争下,校方勉强同意:你自己到县教育局去拿报名表吧!我在学校与县城教育局20公里的路上往返三次,女儿才报上名。唉,都是因为我女儿成绩平平!

    自从和学校发生冲突后,老师们对我更是爱搭不理,我也只能强忍着心中的愤怒。在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目光下,女儿如芒刺在背,那张写满抑郁的脸告诉着人们,一个14岁的女孩心里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时至今日,我的儿女都上了大学。可他们初高中的求学经历还历历在目。成绩决定了家长的身价和学生的地位,这给多少学生和家长留下了创伤。可怕的是,老师和学校的唯成绩论还在继续。不知老师和学校对此做何感想:也许他们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是教育体制的弊端,我们也没办法……可是,老师的言行关系孩子的未来,但愿这种伤害尽早停止!

    她为什么向老师借钱

    ■许君

    我的MSN中有这样一句留言:“老师,您知道我为什么不停地向您借钱吗?”

    给我留言的是四年前的学生小周。这个个性随和的女生来自单亲家庭,但并没有一般单亲家庭孩子的乖僻。那时,学校正在举办一次作文比赛,可是,距离比赛还有几天时我检查效果,发现参赛选手的情况不容乐观,这时,小周毛遂自荐,提出自己可以参加!

    我感到很意外,心里也很感激她“救场”。经过几次交流,我发现她的条件其实比报名选手更好些,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个学生,但这一切我都未曾表露出来。

    此后,因为我不再任教这个班,与孩子们的交流逐渐减少,只有小周还与我保持“紧密”的联系——因为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我借钱!

    其实我是反对借钱给学生的,因为这种问题确实让人头疼:不借吧,显得当老师的太冷漠;借吧又会陷入“漩涡”,由一个学生向你借发展到一个宿舍,最后甚至是外班的学生也来借钱。还有不少学生初次独立生活,到了期末就四处举债,此时借款不利于学生养成勤俭的好习惯,也不利于他们学习理财。

    而且,凡是借钱给学生的老师几乎都有过“有借无还”的遭遇,我也不例外。于是我和其他老师一样,早早地在班上宣布:不当同学的“债主”。所以,没有学生向我借钱,只有小周是例外!

    小周第一次向我借钱的理由居然是庆贺生日。在听她阐述了宏大的请客计划后,我哭笑不得:首先是吃饭,然后是去KTV唱歌,最后是要好的朋友去度假区过周末!在与她探讨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后,她部分采纳了我的意见,取消了周末度假,将开支缩减了40%,向我借100块钱。考虑到这孩子的家庭情况特殊,我采取了有点冒险的做法:同意借钱给她,条件是不许告诉任何人。

    以后的三年里,小周多次向我借钱,多数时候理由很正当:重新组建家庭的父亲未及时汇来生活费;临时通知计算机模块考试费涨价了;要给突然相认的奶奶买礼物。可是也有一些怪异的借口:招待外地来的网友,开导班上的某位经常违纪的“混世大王”等。每次借给她时,我都很矛盾,我不知道小周为什么会这样,自己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但小周还款都很及时,在校也一直表现得中规中矩,不优秀不突出也从不违纪。

    就这样一晃四年过去了,小周也顺利毕业了,开始为生活为前途而努力打拼。而这个留言却告诉我这样的真相:

    “从小到大,我见过太多的好学生怎样被老师喜爱,我曾暗地里怪老师偏心。也见过那些糟糕的同学怎样被老师‘关照’,我有时会嫉妒他们。因为我一直都太不起眼了,偶尔犯一点小错误,也因为家庭特别而不会被老师批评训斥,其实我真的希望被老师关注。

    “我永远记得那次您从我手里拿过稿子时的眼神,那眼神里满是惊讶和喜欢,从那时起我才明白眼神和太阳一样是有温度的。后来您不教我们了,我不停地向您借钱,其实是希望再感受那种温暖。我也知道有时我的理由很奇怪,我只是愿意接近您,哪怕挨批评也好啊。但是您从不批评我,这倒成全了我更高的奢望:被老师喜欢、被老师偏爱。所以我不停地借钱,就是为了验证您是否真的喜欢我偏爱我,到后来我相信您是真的关心我爱护我。”

    真希望老师兑现诺言

    ■戴彩英

    儿子读小学五年级了,换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全新的,他很高兴,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我也很高兴,因为听别人说新老师很不错,在教学上很有一套。希望他在老师的关心和严格要求下更进一步。

    日子仿佛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上学、放学、做作业、休息。偶尔翻翻他的作业本却发现那些“×”有增长之势,字也是潦草得可以,同以前相比,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似乎在下滑。怎么搞的?我说得多了,儿子会可怜巴巴地跟上一句:我情愿仍然是王老师教,那样多好。问他原因,他缄口不语。

    一次,儿子拿回来两张稿费单,原来,他又在报纸上发表了习作。这真是令人高兴的事,可他把稿费单往我手里一塞,没有一点快乐。可是,他去年拿回一张10元的稿费单也让他欢欣鼓舞了好几天啊,可这次是40元啊!怎么回事?

    儿子的在校成绩不能算是尖子生,但王老师却对他很关心。三年的师生关系让王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并且都能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她知道儿子粗心的毛病特大,过一段时间就要提醒他,同时还不忘发掘其特长。

    她一直赞扬儿子的作文写得有亮点,喻之为“怪才”,那时儿子的成绩虽有起伏,可一直向前,学习干劲十足。可如今一切都变了,儿子成绩下滑,在老师眼里也没有任何优点。

    一次,班里也有个优等生的文章发表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让同学们向他学习。而老师看到儿子的样报和稿费,只是悄无声息地拿给他就完事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优等生的文章是老师一手“策划”的。我只是想用事实告诉儿子你并不差,你的文章足够发表水平,十分优秀,但儿子一点也不快乐,因为老师不在乎,同学不认可,他依然是那个不被重视的中等生。

    期中考试,儿子的成绩一落千丈。我第一次拨通了他班主任的电话,老师很是客气,说儿子的表现尚可,只是不怎么要求上进……似乎无话可说,我只有请老师对他多关心一点、严格一点。

    儿子不再眉飞色舞地讲班级里的趣事。看着他那张有些忧伤的脸,我对他说:孩子,你是很棒的,妈妈相信你,只要努力,你一样可以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肯定,要相信自己。除了给他鼓励给他打气之外,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看着他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背影,我希望老师能兑现诺言,不要再忽略任何一种学生。不管他是尖子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幼小的心灵都需要赞美和阳光,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要知道,老师一个微不足道的鼓励,在孩子的心中也会波澜起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差点儿被我“劝退”的自尊

    ■吴国强

    学期末的评优工作开始后,按照学校的比例要求,我班只能评定5名优秀生。我采取了小组长提名的方式,先提出一些候选人,可是不料,一下子就有9名学生的名字上了黑板。

    这时,被提名的同学中有3人认为自己条件不够,主动退了出来,可还多出一人,我仔细一看,有一名叫吴伟杰的同学平日表现不够优秀,而此时,他一点也没有要退却的意思,但我总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吴伟杰,你平日表现不好,不够条件,还是把名额让出来吧!”如果这样说,那一定会深深刺伤他的自尊心,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进行一下自评呢?这样也许会让他知难而退。

    想到这里,我对他说:“吴伟杰,如果你觉得自己够优秀,能不能向老师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条件?”没想到吴伟杰毫不示弱,他“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我觉得我够条件,你看,我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成绩也有进步,纪律也比从前强多了,我觉得我够条件。”

    听着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自荐,我不由一阵欣喜:谁说我们的学生没有自尊,没有上进的勇气呢?他们所渴望的,是来自我们师长对他们些微成绩的肯定,这是对他们成长中的自尊心最好的爱护。我也不禁对自己刚才的想法产生了内疚,我差点儿伤害了他……

    想到这里,我忽然萌发出新的念头:何不因势利导,给他一个进步的机会?我就亲切地对他说:“吴伟杰,你的优点说完了吗?我觉得你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没有说,那就是有上进心,要强,不甘落后,渴望成功,就冲着这一点,老师今天投你一票!”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伟杰也沉浸在我和同学们热烈的鼓励之中。

    在掌声里,我有些激动,也更庆幸自己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强烈的自尊和上进心是学生进步的火种,老师的一点讽刺和漠视都会扑灭它,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自暴自弃。回想过去,我们在“严是爱,松是害”的标准下,自觉不自觉地伤害了多少学生的自尊,扼杀了多少学生的上进心呢?

    我很感谢吴伟杰,他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也反思了自己。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我们教育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学生成长的路上,有了周围的人不断“加油”的鼓励,他就会在跌倒后,勇敢地、充满信心地站起来,继续向前拼搏。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一位捷克教育家说:“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激励。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充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之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到自身的价值,这样,孩子就会从心灵深处去产生积极改变的动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努力使学生的自尊心转化成为自信心,逐步引导他向我们预期的积极方向发展,走向成功。这是一个孩子——不够完美,但很自尊、自信的学生给我最大的教育。

    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二流三流成绩创造不俗业绩

    ■李元卿

    有报道说,日本松下集团从创办之初就提出只用中等人才。因为中等人才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以80分的水平干出100分的成绩来。使用中等人才,让他们更容易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这样的人会感到公司对他们的进步是有帮助的,自然不容易跳槽。而企业使用优秀人才或者高级人才,其最大风险就是容易“跳槽”,造成人才和技术秘密的流失,从而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有些高端人才往往恃才傲物,本事不大架子大,放荡不羁,难以驾驭管理。

    在美国,有人曾对200多位学生做过30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成功人士中,有多达80%的是在校学习成绩平平,表现似乎不够出色的中等学生,而不是那些被人们称为“尖子”的优等生;有些甚至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在许多教师和教育者看来,中等生与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来比,他们的成功率会很低,但是跟踪调查却与之完全相反。

    那么,为什么中等生成才成功的比例要比高才生高那么多呢?其实,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中等生或者中等人才头顶上没有优秀生那么多“光环”,也没有什么耀眼的荣誉,更没有人去捧场和关注他们。这就使得他们要成功,就必须靠个人的吃苦耐劳,依靠不俗的实力去竞争和拼搏。因此,大多数中等人才学习工作都非常努力,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本职工作都做得很突出。

    其二,中等生可塑性强。中等生看起来实力暂时不如那些优秀学生,但是可塑性很强,具有后发优势。他们就像一粒种子,一旦遇上合适的气候、水分和土壤,就会发芽生根,并长成参天大树。有不少中等生尽管考试和学业成绩不怎么优秀,甚至很一般,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到了工作单位,如果得到重用,就如鱼得水,很可能就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三是中等生作风比较务实。从人格上看,中等人才为人处世大都比较虚心,做事踏实认真,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好,他们有扎根精神,安心在基层工作,不与人攀比,对工作拿得起放得下,令人放心,对企业忠诚;且他们大都人缘好,做领导工作,能独当一面,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人际关系和谐,因而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口碑较好。如果做下属则能服从管理,工作扎实。

    笔者认为,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学校不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少数尖子生身

    上,而应用更多的精力关注学习中等和较差的学生,研究如何调动中等生的学习和成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多数学生从中受益。因为,从整体而言,中等生占学生的绝大多数,如果只抓少数尖子生,必然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当然,改变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势在必行。要改变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素质优劣的方式,把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因为考试成绩只是考试的能力,而不能代表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一定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流的考试成绩,并不一定有一流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二流甚至三流考试成绩,通常也能取得不俗的业绩。

    发现那些无人知道的小草

    ■夏婧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大概就是中等生在班上尴尬地位的写照。

    就拿我和老公来说吧,我们俩是高中同学。他听话、老实,成绩中上水平,老师平时很少找他麻烦,也很少注意他,他总是默默地在教室角落里温书。而我恰恰相反,棱角分明、个性突出,又喜欢疯闹,上课喜欢说话,心思又没全用在学习上,让老师头痛不已。而老师们又认为我是可造之材,只是聪明伶俐没用在学习上,三天两头把我召唤到办公室谈心。

    多年后,我和老公一起在超市碰到化学老师,他一下子就回忆起我,还能细数当年我的“罪行”,而对老公却无多大印象。回家的路上,老公就叹息道:这就是中等生的悲哀。当年,我还挺羡慕你天天视死如归地进办公室的,至少老师心里还有你,还在乎你的成长,总比我默默无闻强呀!

    当我也要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告诫自己: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不要忽略每一名学生,但是首先让人记住并施与关注的还是尖子生和调皮的学生。半学期过去了,当我对自己的表现挺满意的时候,一次,我看到学生在交上来的作业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今天,夏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点到了我,我当时懵了,她竟然知道班上还有我的存在?”

    这句话好像狠狠地扇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我自己觉得平日已经很努力了,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接受同样的关注了,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努力回忆平日里的细枝末节,又找了部分中等学生谈心。才知道,在平时点名回答问题时,题简单我会找成绩差的同学回答,而题稍微难时,同学们觉得我又把目光转向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即使一部分中等成绩的同学会做,他们也不会主动回答。症结找到了,同时也让我明白中等生也有一颗敏感的心,他们是最渴望老师关注的,平时一些微小的细节都会让他们和老师拉开距离。

    所以,老师平日里不要因为中等生的沉默而忽略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心更需要老师炽热的关怀,他们也是一群渴望爱的学生,他们只需要老师的一点点鼓励,就会变得勇敢而自信。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