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届人大会开始,我就带着人大记者证在会上跑。说句实话,前两年采访一些代表的时候真着急:经常是问一个问题,对方的回答是“我不太清楚”或者“我不了解情况”。当时特别羡慕跑政协的记者,在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几乎随便找一个人,都会写成一篇文章。
最近,情况慢慢变了。一个教师代表最开始提的建议、议案只与教育问题有关,用她自己的话说,别的领域咱不懂,不好乱说话。时隔一年,再看到这位代表,居然就水土保持的问题与我侃侃而谈了半个小时。“这个问题对我们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专门做了考察。”她说。
这样敢说话、能说话的代表,越来越多。
有位代表,本来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来自农村的他对农民问题很关心。当选代表之后,每年都要把三分之一时间用在履职上,被人戏称为“职业代表”。他自费到农村搞调查,然后还要写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一到开两会了,就为农民兄弟说话,把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写成建议、议案。他在履行代表职责这件事情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了,以至冷落了自己的本职——董事长。公司开会,他不好意思,向员工们鞠躬道歉。
还有一位代表,原本是大学英语老师,对法律并不熟悉,第一年当代表,只提了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的议案。后来,她开始学习法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打车时会仔细询问出租车司机的营运生活情况,与律师朋友聊天时也有意识地收集现行法律中不健全的问题……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调研和开会上,自己慢慢成为一个法律通。如今,平均每年都会提三到四个议案,除了一个没被立案,其余的都立案成功。
这样的代表不在少数。且不管他们的建议和议案质量如何,仅就对代表这份工作的认真和投入,足以令人尊敬。
当然,尽管代表们都很努力,但建议和议案质量还是显得有些参差不齐。我的同事在一个团听讨论。有两位代表讲完话了,结尾总要加上一句“我汇报完了”。翻开一个团的建议目录,同样的题目不少:“关于请求……”——一副用下级对上级的语气为自己所在地区要钱争政策。
还有个别代表显得过于谨慎。在采访中碰到一位代表,这位代表在他从事的行业内算是小有所成,文化水平也不低。我问他这几年提交了哪些建议或议案,他的答案是:作为领衔人,自己的建议或议案一份也没有,只是跟着团内的其他代表附议了一些建议或议案。我又问了一句:您所在的行业这几年很受公众关注,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您自己对行业内的问题又很清楚,为什么不说话。这位代表笑着摇摇头,我很少说话的。
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13亿人口在管理我们的国家。当选人大代表,是一份荣誉,但更是一份责任。正如一位代表告诉我的,对把这份权力交给我们的百姓而言,职位高低和文化深浅不是评判一个代表好坏的标准,百姓更看重的是我们是不是在认真地履行一个代表的职责,认真地为百姓代言。
这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将满,下一届代表的选举即将开始。不论是老代表还是新代表,都寄托了百姓更多的重任和期待啊!(作者为本报两会记者)中国青年报2007两会报道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 /u /1280216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