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调查返乡见闻
57.2%的人喜忧参半
“这条路我走了15年哪!”小赵自己也在嘿嘿地笑,“不是我不认识路,这些年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真是一天一个样!”小赵说,今年过年再回到石家庄,这条从他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每天经过的马路,已经架起了高架桥,直通高速路入口,贯穿市区东西。
在随后的同学聚会上,正在北京念研究生的小赵发现,很多中学同窗的代步工具,也“与路俱进”地变成了“四个轮子”。几年前,买车对不少家庭来说似乎还是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可现在他却不得不开始适应新的事实:身边越来越多的“80后”也一下子成了有车一族。
上周,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2252人参与)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今年过年回家时都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其中,27.7%的人发现“楼越来越高了”,33.8%的人感觉“大商场、大超市更多了”,36.7%的人觉得“娱乐场所更多了”,44.7%的人发现“路上的收费站越来越多”。
在北京几乎天天被堵在路上的大三学生小王完全没有想到,就算是回到老家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也依然能遭遇堵车——并不宽阔的县城街道上,每天都挤满了来来往往的各式小轿车。
研究生李江也亲身感受到家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拿吃来说吧,各种风味的饭馆一年比一年多,风格各不相同。在家乡江苏盐城,李江发现一家“老城一锅”赫然开在了家门口,规模、装修几乎跟北京的差不多。
大型连锁超市也开遍了东南西北各个城区,“我妈说,买东西就跟不要钱似的”。李江的表姐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过年前那几天,她累得几乎都快晕倒了。腊月二十八,李江陪父母跑遍了自家附近的所有餐馆,家家爆满,“下手太晚了,愣是没有订上年夜饭”。
大商场也一家接一家冒了出来。李江在北京经常购买的一些品牌,老家现在全都能看到。而城市里一些原来的荒芜之地,现在全都在盖楼、建居民小区。李江爸妈居住的小区,除了临街的一边之外,其他三个方向全都在向外“延伸”,开发新的住宅区。
调查中,34.4%的人明显感觉“家乡人变富裕了”,41.6%的人发现“人越来越忙了”。此外,还分别有64.5%、63.8%和62.9%的受访者感觉到家乡的最大变化是“物价越来越高了”、“耕地越来越少了”和“污染更严重了”。
家在农村的小王告诉笔者,自己感觉家乡的山正在失去高度,“所有的山都好像矮了好多”。——这是一个奇怪的感觉,但确实很真实。后来小王终于搞明白了,以前漫山遍野长的都是繁茂的常青树,可现在小山冈上却看不到多少大树了,整个山坡被灌木和枯草覆盖着。
“在我心里,故乡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可是我现在发现,这山这水都已经变了。”李昊风对笔者说。
从深圳回到阔别了十几年的湖北农村,李昊风心里五味杂陈,“回家乡的感觉总是好的,尽管它已经越来越破败了——这是我现在的感觉”。
“小时候,家乡的河是弯弯曲曲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清澈见底,能一眼看到水里的小鱼小虾。”李昊风回忆道,“可是后来,上头说是要治理河道,就开工程把河道修成笔直笔直的。住在河边的人也都开始发掘、利用这条河,引个渠、修个水库什么的。我这次回家,最深切的感受就是那条河渐渐干了。”他顿了一顿,反问道:“你说这种变化是不是说明我们进步了?”
小王也在问,不知道这样的现象能不能代表我们社会的发展轨迹——钱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富裕,人越来越忙,但环境却越来越差,孩子越来越娇惯,人情也越来越淡漠。
面对家乡巨大的变化,19.3%的人认为“越来越好”,57.2%的人选择了“喜忧参半”。
调查背景:本次调查受访者涉及全国31个省份,其中家乡在农村的占46.5%,在小城镇的占29.3%,在城市的占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