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2005年年底,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主要内容包括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
2006年,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享受西部开发政策的3个自治州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这一政策扩展到全国农村。
2006年9月1日,修改后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校、重点班。
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
【数字】
5200万
2006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免费义务教育让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5200万名学生受益,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寄宿学生享受了生活费补助。据统计,去年西部地区大约有20万名因贫困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240.5万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1999年开始试点,截至2006年6月底,全国累计有395.2万人申请贷款,银行审批人数240.5万人;申请贷款累计总金额305.6亿元,银行审批金额201.4亿元。
【现象】
1.贫困家庭增添新负担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确解决了广大农村孩子的上学问题,但一些地方的农村贫困家庭也增添了新负担。以湖北省的一个农村学校为例,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一些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中午只能在学校食堂吃饭,按照一天4元的标准计算,一个月生活费要120元,一年算下来就要 1000多元。
2.取消重点校只是取消了一个名称
尽管重点校的名称已经取消了,但百姓心中都有一个重点校的名单。对于很多准备入学的孩子及其家庭来说,重点校的名额依旧难求。北京知名小学周边房价飙升,二手房的价格甚至不亚于新房。一所知名小学周边的房子,2005年每平方米的价格是6000元,如今已涨到1.7万元。很多家长为让孩子进入这所学校,纷纷托关系,把孩子的户口办到学校所在学区。该校老师不得不在开学前后“打假”,甚至凌晨12时到学生家中家访,看学生是否真住在这里。
3.地方高校依然是贷款难点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应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1714所普通高校中,还有248所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尚未启动。部分省区市或高校虽然启动了这项工作,但审批贷款人数和金额仍然偏低。地方高校仍然是助学贷款的难点。
【代表委员声音】
王月娥代表说,“两免一补”政策已经开始在全国实施了,但发达地区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农村情况不一样。王月娥所在的小学有500多名学生,能享受生活补助的只有10人,他们的补助金额是一个学期70元,一年不过140元。“我希望国家能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王月娥说。
针对重点校问题,洪可柱代表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他们不能再抱着重点校重点班不放,必须坚定地执行义务教育法。沈士团委员说,现在学校之间差距大已成现实,短时间内很难有所改变,政府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就必须舍得为培训校长投资,培育出一批好校长,“一个学校能否发展,校长水平高低至关重要。”
周洪宇代表和沈士团委员为解决贷款难问题出谋划策,周洪宇认为,现在贷款的难点在一些地方院校,而其中的关键又在银行,银行对这些院校学生的还款能力有质疑,所以这些学校的贷款工作迟迟没有进展。沈士团委员认为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整个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比如说,各个部门协调,把身份证、银行卡合一成为“一卡通”,成为伴随一个人终生的信用标志,一旦有违约或者过期不还贷的现象发生,就会影响以后的信用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