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马克宁不是明星代表,在陕西团的名气却很大:马老师调研特别认真,提交的议案立案率特别高。
“马老师是大学法学系的老师吧?”记者这样问。
马克宁哈哈一笑:哪里哪里!我原来是大学英语老师。1996年刚当代表时什么也不懂,第一年只提交了一个制定公务员个人财产申报法的议案。
如今,马老师当代表也快10年了。在第二届代表的任期内,马老师的履职“效率”突飞猛进:平均每年提交三到四个议案,涉及方面相当广泛。除了一个与自己本职相关的终身教育法的议案立案未果外,其余的议案全部被立案。
有人让她讲讲成功经验,马老师总结出当代表的八字箴言。
第一是依法。马老师因为工作调动,去了省人大常委会的法制工作委员会。刚开始,马老师的头都“大”了:法律条文对这个“门外汉”来说太过枯燥,也太过专业。
这时她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必须履职。咱们参政议政,不能言之无物啊?”马老师坐下来啃法律条文,并很快找到一个切入点:法律就是把大家所思所想的用法律语言固定下来。日后如要出台一个法律或条例,就往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上靠,这就不枯燥了!
当地要修改出租车管理条例,马老师一有机会就打车与出租车司机聊天。对方也不知道她是全国人大代表,什么都跟她说,收入啊,油价上涨啊,里程费用啊。她把司机关心的问题都写到自己的建议中。条例出来了,她还是抓住机会就与出租车司机聊天。“一个法律出来不是到了尽头,出来以后还要继续完善。”马老师对法律显然比过去熟悉了许多。
第二是成本。“政府做项目需要用成本概念去审核合适不合适。我们参政议政也要带着成本观念。”马老师说。西安建了一个大广场,修完了发现不止人行横道特别不方便,车辆行驶也不方便。马老师又有话要说了:政府只想到城市规划,没有想到成本问题。然后把问题反映上去。
第三是借力。“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能借的力就借力。我周围的同事朋友都是我的眼睛耳朵。”她的律师朋友打官司时经常碰到已经一些不合适宜的法律条文,马老师咨询专家后就把这些问题做成议案;她的党校同学做论文,与金融信托有关的问题很重要,她拿着同学的论文去请教专家,得到认可后又做成议案;有时她到下面去视察,感觉下面介绍的情况不全面,就利用省里开两会的机会,让农民代表带着她到村子里去看最真实的情况。
第四是舍得。马老师一家三口分散在三个地方,自己在陕西,丈夫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女儿也在外地读书。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2006年,马老师把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都用在调研和开会了解情况上。
马老师所在的单位有个农村扶贫点。经常有农民兄弟拿着土特产来感谢她,东西不贵重,心意却很重。帮助人的快乐让马老师放不下这份工作。“我个人不缺吃穿,55岁的年龄完全可以退休享福了。可是我越干越高兴。”她说。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