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综合新闻
深圳企业和个人出资“募师支教”
50名热血教师踏上支教征程
2007-03-15
本报记者 李桂茹
    2006年深圳在全国首创的“募师支教”行动,从深圳走向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和辐射力。3月13日,面向全国招募的50名支教教师从深圳起程,分赴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河南兰考和广东河源等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及贫困山区,踏上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征程。

    “募师支教”,通过招募社会人员到边远山区志愿任教的办法,探索了一条吸纳社会力量,为农村学校补充师资的新路。

    2006年年初,深圳民营企业家许凌峰个人出资近20万元,面向全国公开招募5名支教老师。许凌峰成为中国民间个人出资招聘教师支教的“第一人”。

    2006年8月,深圳关爱行动办公室和《深圳商报》联合组建爱心团队,许凌峰“募师支教爱心联盟”同时正式组建。2006年年底,他们共同发起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募师支教”行动,再次面向全国招募50名支教老师。

    深圳市浙江企业协会有5家企业和一名个人,共同出资11万元,参与此次“募师支教”。其中,深圳市文雄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大华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继去年8月出资募师赴贵州支教后,此次又主动参与出资“募师支教”爱心行动。

    新一轮“募师支教”行动,从全国各地近300名志愿者中选出50名品绩皆优的支教老师,90%以上是本专科学历,其中还有大学老师。

    赴延安支教的张波老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班,毕业后在深圳闯荡多年,在国营企业干过,自己也开过公司。他说:“支教圆了我的一个梦”。

    有着33年教龄、58岁的张佑老师来自江西赣南上犹县,是50名支教老师中最年长的一位。他说,深圳开展的“募师支教”活动,是一项有创意的光彩事业,他真诚感谢“募师支教”活动搭建的平台,使他能够在年近六旬时还能去贫困地区支教,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

    在50名支教老师中,有一部分是参与了前两次“募师支教”活动的支教老师。其中28岁的山东女孩张宁,去年9月赴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支教一学期,春节前才刚刚返回深圳。此次,她又踊跃报名去贵州遵义支教。她说,上次的支教经历,使她心里有了一种“贵州情结”,她对那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冯伟也是第二次参加“募师支教”活动。去年8月,他刚从湖北教育学院毕业就报名参加了西藏的“募师支教”活动。冯伟告诉记者,他和支教老师来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学校后,当地村民纷纷赶来为他们献上哈达、端上热腾腾的奶茶。“贫困山区的孩子由于缺乏及时的教育,基础相对差一些,但这些孩子非常好学,求知欲很强。如果改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孩子们很快就能赶上来。”冯伟说,“这次去井冈山,我要请求当地教育部门把我分派到最艰苦的学校去,这样才有意义!”

    与以往不同的是,参与“募师支教”行动的教师(志愿者)不是完全尽义务,支教老师与联盟签订合同,工资和奖金由联盟支付每月2000元,并且享有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疾病险。

    支教老师工资待遇高于当地,低于深圳。这种有象征性报酬的支教形式,解决了志愿者的很多现实问题,显示出其生命力。

    本报深圳3月1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