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3月2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企业家
态度
慈善事业不是李嘉诚的专利
2007-03-20
陈杰人
    

    3月15日,千龙网发表一篇有关中国首富张茵的报道。提到慈善事业时,这位女富豪表示,“自己确实很想回馈社会”,不过“我现在跟李嘉诚不同,他的财富已经累积到一个非常丰厚的地步,企业也非常平稳了,所以他有这个基础拿出大笔财富去做慈善。但我们的企业还没达到掏出大笔资金的地步”。

    张茵的主要事业是废纸回收利用和原纸生产。2006年10月11日,49岁的她以270亿元的身家荣登《胡润百富榜》榜首,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首富。5个月之后,全球最权威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再次确认了其中国首富身份,并宣布她的财富为24亿美元。

    作为一名女性企业家,张茵的奋斗和成功让人羡慕和尊重。而她此番有关慈善事业的最新表态,似乎印证了她当前并没有什么慈善事业计划。

    其实,李嘉诚和张茵可不一样,他早年便热心慈善公益,而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只是在成为大富豪后才有慈善捐赠。28年前,他就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30多年前,香港另一位商人余彭年就在内地从事慈善捐赠,他甚至立下遗嘱要求把所有财产捐赠给社会。

    在这里,我们且不说张茵的“废纸财富”来自全社会各阶层,也不说造纸业本身会给环境带来多大的破坏,单说她以270亿元的身家,却对慈善事业如此冷淡,我们就有理由质问:连中国首富都有理由不向社会捐赠,莫非中国13亿多人口都得专门巴望李嘉诚、洛克菲勒来资助?

    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民间心理在慈善事业方面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很多平民认为慈善捐赠只是有产者的事情,有产者则认为那只是大富豪的事情,而大富豪则把责任推给了李嘉诚、比尔·盖茨等少数人。

    这种心态的直接根源,在于人们对慈善事业的理解过于狭窄,认为只有巨额捐款才算是慈善,而根本原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公益色彩的缺位。

    事实上,慈善事业的内容非常广阔,除了巨额捐款,它还包括小额捐助、物品援助、义工活动、慈善观普及等内容,甚至一句温暖的话,也是一种慈善之举,因为它体现了“良言一句三冬暖”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是张茵,包括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都有能力参与慈善事业。

    社会之所以需要慈善捐赠,在于至少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还存在事实上的财富不平等乃至不公平,慈善事业是最佳的“社会润滑剂”。换个角度看,慈善业也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企业文化色彩,这种被西方观念所称的“散财之道”,也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诚信和市场。

    中国古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有产者而言,你的确取得了成功,但也因此肩负着与你的成功程度相应的慈善道义责任。记得李嘉诚在新加坡接受“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致辞时,曾以华人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的观念来比喻慈善事业的理念,他认为帮助社会的责任有如延续后代同样重要,选择捐助资产如同分配给儿女一样,他说:“有能力选择和做出贡献是一种福分,而这正是企业家最珍贵的力量。”美国钢铁巨子卡耐基1919年临终时则告诫说:“富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今天,所有的企业家和全体公民一道,大家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以各自的力量缓解社会矛盾时,同时也是在为自己争取一个平和、稳定的财富环境。在此过程中,的确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不是等到你成为巨人时才想起回报社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