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改进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文化环境明显改善,为青少年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发展势头良好……全社会关心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坚持以人为本,用心呵护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孩子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入手开展教育,让孩子在有兴趣、多参与、不间断中逐步提高素质。“小公民议事厅”是山东省青岛市为丰富中小学生的生活、培养小公民责任感而创设的校外活动载体,“小公民议事厅”每月确定活动主题,选拔小新闻发言人,在各校建立专版专栏,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校外实践活动,并发动学生就社会公德、城市建设、学校教育等话题收集材料、开展讨论、撰写建议,为有关部门献计献策。目前,“小公民议事厅”已覆盖到青岛市10所中学、23所小学,成为未成年人表达心声的窗口、沟通社会的桥梁、参与实践的平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深入研究和把握不同未成年人群体的个性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江苏省常州市开展了“心灵呵护行动”,全方位、立体式地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一是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二是建立“阳光心港”青少年心理咨询网站;三是建设“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四是建立“绿色互联”青少年辅导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针对目前少儿作品创作总量多,但孩子满意的好作品少的状况,中央文明办已委托中央电视台组织少儿影视节目评比,选出好的节目进行展播,带动优秀少儿节目的创作生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也组织开展了“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捐赠助读活动,为农村和贫困家庭子女提供课外读物……
围绕热点难点,推进创新
不可否认,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不少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农村未成年人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阵地设施总量不足,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平台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翟卫华表示,改进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定要围绕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来进行创新。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如天津市和平区的“社区教师制”、吉林省吉林市的“社区成长驿站”、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新台子镇的“炕上家长学校”等。
天津市和平区开展了“百名教师下社区”活动,从2001年开始,和平区从全区中小学校中选派了百名优秀教师下到各个社区居委会,担任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专职从事社区德育教育工作。“社区教师”架起了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的桥梁。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新台子镇地处辽北农村。近年来,他们从实际出发,依托镇中心学校,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在各自然村中设立教学点,讲师团进行巡回授课,并利用晚饭或其他农闲时间到农民家中,在炕头上进行教学。主动、灵活的授课方法使得全镇95%以上的家长都接受了教育,家长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顺应时代发展,丰富载体
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运用网络讲座、网上论坛、电子信箱、手机短信、热线服务等形式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改进教育手段的一个新趋势。
2005年春节前,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文明办与区文化馆创办了张公山社区道德网络城。道德网络城依托社区文化馆的六层小楼,二、三层为网吧区,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商家,其他楼层分别开设“淮河文化展示区”、“书画实践区”、“体育活动区”、“文艺表演区”。创办以来,他们积极开发多种娱乐与文艺项目,开展各类活动42次,接待社区未成年人及家长4万多人次。
2004年以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通过在柑子园社区中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依赖矫正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认知领悟能力,把他们对网络的依赖转移到新的兴趣上来,推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总之,通过这些途径,新的技术手段成为抵御不良文化侵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武器。
据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