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汽车周刊
长安自主造车给我们的启示——
自主造车:求稳?还是求快?
2007-03-29
本报记者 武卫强
    3月26日,记者在重庆见证了长安杰勋的下线。在去年11月份的北京车展上,长安汽车推出了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奔奔。作为奔奔之后的又一款车型,杰勋将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正式上市。

    熟悉汽车业的人士对“杰勋”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早在2003年的上海车展上,杰勋就曾以长安一款概念车的名字出现过。那个时候,长安的自主轿车尚在酝酿中。从概念车到量产车,前后两个杰勋尽管大相径庭,但名字能够传承下来,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成就。

    杰勋的使命

    以“快乐第三空间”为宣传卖点的杰勋,希望能在人们的家庭与职场之外提供一个享受生活的第三空间。也就是说,这是一款供人们“玩”的车,具备多功能的特点:拥有3排座椅,可灵活组合,空间宽敞;搭载与德国FEV公司联合开发的CA系列2.0升发动机,动力强劲,节能环保;采用HHRB高刚性笼形安全车身以及激光焊接底盘,安全性能突出。

    据介绍,该车型的开发历时3年,由上百名中外专家联合设计。相比奔奔,杰勋的制造工艺和技术配置都跨越了一大步。长安汽车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杰勋作为一款MPV车型,不可能像轿车产品那样获得很大的销量。在奔奔这款微型轿车之后,长安汽车先推出杰勋而不是一款中高级别的轿车,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下一步推高端轿车做准备。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徐留平说,长安的自主造车求稳不求快,“我们要稳妥地把每个产品做精。近期的产品计划是,进一步完善奔奔的产品线,在1.0升~1.3升区间内推出手动挡和自动挡的全系列车型,加上杰勋MPV这款中级车,以这样一种组合把长安轿车的品牌向上提升。”

    长安自主开发的第一个车型是微型客车CM8,之后奔奔成功上市。从CM8到奔奔,从杰勋到高端轿车,在渐次提升车型档次的同时,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轿车战略也在稳健推进中。

    求稳?还是求快?

    与整个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更呈现出一种“千里跃进”的态势。这种态势表现在:自主品牌轿车密集的新车上市,远远高于行业增长水平的产销规划,以及自主企业众多掌门人近似“疯狂”的激进言语。然而,这一切在长安汽车身上都没有出现。

    2007年,长安轿车的年销售计划是5万辆。这个数字对于只有奔奔一款轿车产品的长安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数字,但对于“一日千里”的中国汽车业来说,却连“边角辅料”都算不上。记者甚至怀疑,喊了多年自主造车的长安到底在做什么,别的企业风风火火,长安怎么能够沉得住气?

    然而,市场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答案。今年前两个月,奔奔的销量达到了1.3万辆。徐留平介绍,加上3月份不完全的销售统计,奔奔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已经接近2万辆。他说:“这个结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在杰勋下线的媒体见面会上,徐留平说:“对于自主造车,我们的信心比原来增强了,这种增强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对自主造车的一些基本规律更加能够把握了。”他认为,在自主造车的道路上,再好的设想与实践都会有差距。“一开始做产品的时候总是想当然做一些事情,通过这几年尤其是去年的磨合,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徐留平告诉记者,他最深的一个体会是,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产品和管理是两个最重要的生命线。他说,产品的周期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整个公司的战略计划,产品一旦定下来以后,公司的研发资源、配套资源、产能规划、营销网络发展计划、服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和管理提升计划等,这些内容实际上都是围绕产品展开的。所以把握产品推出的节奏非常重要。“对于长安未来的产品以及围绕产品方面的资源调配,我们能够做得更好。这就使得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计划年销售5万辆,却没有想到第一个季度就卖了2万辆。奔奔的成功检验了长安汽车的管理水平,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更在市场上收获了人气。

    长安给我们的启示

    对于“制定年销售5万辆是不是过于保守”的疑问,长安汽车一位高层反问记者:“如果我们不是先推出奔奔,而是杰勋,或者更高端的车型,会有这样好的市场表现吗?”

    事实上,对于奔奔到底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长安自己也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同类车型——奇瑞QQ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主动,后来的奔奔能分享多少市场份额,谁也不敢打保票。奔奔的销售一路飘红之后,奇瑞QQ的销售受到了冲击,但记者注意到,尽管QQ的销量略有下降,但奔奔的加入整体上只能说,进一步做大了微型轿车的市场。这也说明,在低端轿车市场上,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近两年来,在后来的自主造车企业中,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一定要从高端做起,理由是从长远看,品牌的打造非常艰难。一旦消费者认为你是一个低端品牌,产品再往高端走就非常困难了。记者也非常认同这一说法,热爱中国汽车业的人士谁不盼着中国的汽车品牌早一点出现属于自己的奔驰、宝马。但一个事实是,我们的自主汽车企业整体上实力羸弱,企业谋求生存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更大于发展。

    早些年,在奇瑞和吉利还在从草根缓缓长起来的时候,华晨曾旗帜鲜明地提出“高起点自主品牌”的口号,中华轿车一度被寄予厚望。然而由于企业技术水准和制造工艺的局限,中华轿车并没有被市场接受,华晨几乎陷入绝境。去年,大连市副市长祁玉民空降华晨后,采取了一系列“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尤其是推出8万元的骏捷后,才让华晨重现生机。

    也许有人会说,华晨当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自主汽车可以整合全球资源,推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不会重蹈华晨的覆辙。对此,记者也深信不疑,但一个疑问是,首推高端车型,销量定然不大,花费巨额宣传费用打造的品牌形象需假以时日才能树立起来。然而,谁能保证在承受巨大压力,花费巨额费用后,即便我们获得了预期的品牌效果,但未来的市场还会不会给我们大展拳脚的机会。

    长安汽车在国内第一个建立起设计样车试制基地、第一个在欧洲建立起汽车开发中心、第一个实现全球24小时同步开发。自主造车的准备功课做了不少,但依然在付诸行动的时候选择了最低端的微型轿车。奔奔一炮走红,对此,我们不能说长安在自主造车上缺乏勇气,不能说长安没有长远眼光。

    徐留平说,在自主造车的道路上,他们非常谨慎,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大,对企业和市场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