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旅游周刊
汕尾渔场 忙碌而惬意
2007-03-30
李晋文并摄
    疍民的历史渊源:

    熟悉华南文化的人都知道,在历史上,东南沿海的一些渔民也叫做“疍民”,他们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一带的海边,世代以打鱼、采珠为生。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史料上多有记载,最早可见的是南宋时期的《岭外代答》,其中写道:“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疍也。”

    到了清朝,雍正皇帝曾发布过一道圣谕:“粤东地方,四民之外,另有一种名曰疍户,即瑶蛮之类。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生齿繁多,不可数计”。而对于疍家人的真正来历,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认为他们是百越族的后代;还有人视其为独立的族群。据当地的传说讲,这些疍民原本是秦末农民起义军,他们落败后逃亡到海上,慢慢地便成了沿海的渔民。那时,统治者为了惩罚他们,禁止其上岸居住,这样的规定延续了千余年,形成了后来的疍民阶层。

    汕尾所属的南海海域与舟山渔场、渤海渔场、北部湾渔场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渔场”。虽然华南沿海的大部分城市都还生活着渔民,但比较起来,这里的渔业明显更繁荣些。到汕尾旅行,你只有住进渔民(疍民)的小区、徜徉在清晨繁忙的码头、流连于海边的大排档,方能领略到真正渔民生活的繁忙与惬意。

    过去,疍民是受到歧视的,他们被禁止上岸,因此只能面对着风浪的侵袭,艰难地在海上过活。上世纪40年代,汕尾的岸边搭满了临时的棚屋,年纪大一点的人还记得这种“高脚屋”,它们由椰枝、竹子搭成,是渔民们从海上归来后的栖身之所。解放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疍民们到陆地上居住,在今天的汕尾市内,这些打渔人就全部生活在楼房里。

    渔民小区里的氛围让人喜欢,尤其是傍晚时分,大家悠闲地在海滨散步。海面上缥缈的渔火在阵阵海风间闪烁。现在的渔民小区里,楼宇间还挂着出海时才用到的渔灯,它们一串串连缀起来,像是过年时才看到的红色灯笼。不少人家的阳台上,要么填满了各种渔具,要么悬挂着尚待修补的鱼网,到处充满了与大海有关的物品。

    除了那种长达数天的捕捞外,渔民们大多会选择夜晚出海,然后清晨归来。因此,第二天6点不到,海滨已是一片繁忙。回来早的小渔船,会把最新鲜的海产拿到早市上去卖。更多的人则做好准备,等待着那些大型渔船的归来。每日出海劳作以外,渔民们还要仔细整理渔具,以应付未来的航行。这些人的生活是辛劳的,要忍受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所以,必须做到绝对坚韧,才能经受住自然的考验。

    尾随着忙碌的人群,我信步走向海边,眼前浮现出一片蔚蓝的海港,那种壮阔,会让人在刹那间生起震撼。对于生活在内地的人们,的确很难想象眼前的盛景。汕尾市区就临海而建,而在海滨的平台下,挤满了五彩斑斓的船只。记得小时候读诗,我总揣度着何为“千帆云集,百舸争流”的景象,但当自己面对着国内最著名的渔场时,我才知道什么是大海的真正模样。

    形态各异的船只停泊在海面上,有舢板连通其间,你既能看到那种远洋的大船,也能看到小舟在缝隙间穿梭。渔民们赤脚站在船舷上,悠闲地打理着船务,比起夜晚的风浪来,这时的情形是轻松惬意的。为了下一次出海捕捞,他们需要到市场上买些食物储备,船舱里堆满了各种生活器具。或许对于打渔人来说,根本无所谓是在陆上还是海上。

    靠海吃饭的人,总是会诚心地祈求平安,无论是妈祖还是水神,都是汕尾人常常拜祭的神灵。就在市区的海滨旁,立着一座小小的水神庙,这里每年香火不断,热闹异常。当男人们出海捕鱼时,女人们总会来这里供香祈祷,占卜求吉,她们希望能求得家人的平安。

    当昨夜出海捕鱼的渔船依次驶回港口时,汕尾开始了最忙碌的时刻。接近中午时,那些远洋渔船也回来了。渔民们必须尽快地把鱼收拾干净,然后冷冻起来,再发往周边的市场,这样的工作往往要几十人一起才能完成,因为一艘大型的渔轮,经常能打回数百斤鱼。

    汕尾人享受着惬意的生活,他们每晚都在大排档里流连,直到尽兴后方才散去。但是,当城市的夜生活刚刚开始之时,渔民们却早早吃完晚饭,结伴走向海港,他们要在当晚的夜色中,开始新一轮的捕捞。这些疍民的后代,终日同海洋打交道,这样的习惯延续下来,使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里,却始终把希望寄托于海上。

    旅行攻略:

    季节:前往汕尾的最佳季节是春末夏初,这个时节的海边,太阳不是那么毒,还能领略到些许清凉。

    看点:每到节庆,汕尾都会举办盛大的祭妈祖、水神的活动,非常热闹。

    美食:在渔民小区的市场上,你可以找到各类海鲜。在汕尾的夜市里点些海鲜、小菜,再喝点酒,一阵湿润的海风吹过……那真是在南国绮丽夜晚的一种享受。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