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2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上海车展
未展即已售出,中国奢侈群落钟情进口豪华车
2007-04-20
本报记者 王超
    作为代步工具,汽车一直都是一个大众消费品,直到它与奢侈品挂上钩,才结束了它的单纯时代。在上海车展前夕,诸如宾利、迈巴赫、法拉利这样的超级豪华车,还没被摆上展台,就已经贴上了“已出售的标签”。每年的大型车展就像富人们的超市,那些鲜见的进口豪华车被成批卖出,待到车展结束时,豪华车也被抢购一空。车展这个奢侈品的大卖场,每年都能让海外厂家赚得盆满钵满,这比单独开专卖店等待顾客上门要容易得多。

    据了解,本届上海车展至少有50辆展车市场价值超过200万元。其中包括宾利轿车、蓝博基尼跑车,售价从300万元到600多万元不等。700万元左右的劳斯莱斯、近830万元的迈巴赫62S,都是富人们竞相抢购的目标。法拉利公司为上海车展送来了从100多万元的玛莎拉蒂到1500万元的法拉利FXX,方便富人们筛选自己的爱车。

    别具意味的是,绝大多数“天价”豪华车都被率先预定。富人们吸取了前几届车展的教训——现场竞价,价高者得,此次都迫不及待地抢先付款,就是为了有更大的把握把车运走。由于各豪华车厂家的顶级展车都有数量限制,有的车型在全球都屈指可数,物以稀为贵,遭到抢购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买主们在搜刮展车的同时,已不考虑这些车是否物有所值,越贵的车反而越受欢迎,相比之下,100万元上下的进口豪华车并不受追捧。

    理论上,豪华车厂家具备制造“天价”豪华车的能力。尽管当今汽车技术同质化,超级豪华车不见得比普通豪华车技术先进,但买家们看重的并不是这点。他们倾向于购买返璞归真的车型,手工制造的部分越多,使用天然材料越多,车就越值钱。

    超级豪华车品牌通常都有近百年的历史,其特色是拥有极为长久的保质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与老爷车如出一辙。现在许多天价豪华车都有明显的复古风格,与市面上普遍流行的轿车相比,在造型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超级豪华车是反潮流的,更为怀旧,以突出其年代的久远。其要点首先是生产能力只能小不能大,人力可以实现就坚决不用自动化。这与古巴雪茄的制作是一个道理,手工卷的比机器包的值钱得多。其次就是某种车型全球限量生产,对追求特立独行的人来说,吸引力相当大。当然,这个“量”与“价”是成反比的。

    传说劳斯莱斯的奢侈高贵全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牛皮和意大利隆巴尔德高原森林的胡桃木支撑着。至今,这个传说仍在广为流传。很难想像近百年来,这些被不断杀戮的牛能够自然繁衍到现在。此外,在森林里伐木更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种做法。这种宣传手段尽管不够“绅士”,但却相当吸引富人的眼光。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特殊销售项目及市场部经理何其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购买迈巴赫的人,应该是新兴的富豪阶层,他们是一些成功的商业人士,通过自己创业,事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据何其乐介绍,迈巴赫有220万种可选件,以迈巴赫62为例,如果客户没有特别多的要求,再选装一些配置,基本上不会超过680万元。“当然上面是不封顶的,比如说给车镀金,镶上钻石等等,多高的价格都有可能。”

    给自己的车镀金,会让中国富人们产生一种“唯我尽带黄金甲”的优越感,但这并不是全部。在这些天价豪华车的营销概念里,“地位”和“享受”才是两个关键的词汇,其最大的吸引力是能够为车主赋予特权。比如说,购买一辆迈巴赫,车主同时可以拥有一位专职的客户特派经理。该经理存在的价值,是在车主使用车的全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朋友式的服务。这有点儿像为车主雇了个“英式管家”,而且是终身制。

    有人称,中国人能迅速适应最初感到过于奢侈的东西,而且对所谓“新一代上流社会生活方式标准”的描述深信不疑。高尔夫俱乐部年卡的分外抢手、城市人造滑雪场的人满为患,让人们觉得奢侈消费品在中国颇有人缘。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大国之一,每年在超豪华物品上的消费能够达到20亿美元,与只有1000美元左右的人均GDP相比,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进口豪华车之所以钟情中国的奢侈群落,与这些买家们的消费习惯密不可分。仅仅一辆豪华车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炫富欲望,价低的豪华车也因为档次问题,从不被富人们看中,所以每逢中国的大型车展,豪华车厂商都会想尽办法多运几辆车,以解决他们的库存。这些积压商品到了中国反而被疯狂抢购,让那些遇到经营困境的海外厂家乐不可支。

    在每届车展上,豪华车展台都是最值得关注的,但今年你一定要早点去看,因为最豪华的车往往会最先被卖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