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2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上海车展
车展已不是汽车市场的风向标
2007-04-20
本报记者 王超
    

    上海车展在车市的一轮轮大降价中拉开了序幕。车市的血腥拼杀还未休止,江湖纷争还未平息,车展却在预期中举行了。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车展会让车市继续低迷;也有人认为,车展会让价格拼杀有所收敛,车展的举办势必会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而这对促进厂家销售有利而无害。

    车展对汽车市场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对比2003年的上海车展和2004年的北京车展,前者举办后车市销量猛增,而后者则成了汽车市场大幅滑坡的预兆。由此,更多的人对车展的市场影响力深信不疑,而各大厂家们也将车展视为救命稻草或夺命毒药,小心谨慎地参加每一届车展,生怕一不留神中了生死符。

    车市变幻莫测,车展真有如此威力,可以遇见未来的车市动向,甚至主导车市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2003年的上海车展参观人数破了最低纪录,原因不过是非典肆虐,而真正促使人们购车的也恰恰是后者。第二年的北京车展,有多数厂家在那时公布了降价信息,但促进市场销售的愿望没有达成,也不过是车市进入了“井喷”之后的瓶颈期,似乎与北京车展的火热无关。

    曾几何时,在车展上出手阔绰的厂商也受到各大媒体的吹捧,随后便是后方市场上的春风得意。如今,以高雅品位著称的车展变成了大排档,数百万元的豪车与三四万元的小排量车摆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车展变得平民化了,那些竞拍豪车、越贵越买的富豪成了人们的笑柄,再奢华的厂家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那些希望在中国赚取暴利的大牌厂商,在宣扬自己纯手工打造的奢侈品时,原来那种颐指气使的傲慢被谦虚谨慎的态度所代替,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愿意即刻付账的中国买家。否则,他们将不得不将展车搬回到大洋彼岸去。

    如果我们单纯地看待车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发现这短短的展会只是各厂家产品的角斗场,而非实力的较量。在车展上摆阔的厂家不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汽车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让人们很难通过一次车展来推断市场走向。靠一次车展来笼络人气的手法,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市场上已经过时了。消费者们不再为看到一款超豪华车而惊讶,不再为一款造型怪异的概念车驻足观望,在车展上拍卖新车的做法早已没有人响应。不管是限量版的宾利,还是全球仅3辆的绝版劳斯莱斯,都已经不是新闻卖点,对于这些动辄数百万元计的奢侈品,消费者们已经见怪不怪。

    当然,各厂商对车展如此重视,皆是因为车展能够打开商业之门。如果单纯为了多卖几辆车,那么车展就与大卖场无异。如今,车展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企盼“赢家通吃”不现实,因为消费者早已过了车展的兴奋期,不管你的宣传攻势多么猛烈,消费欲望都不像以前那么强烈,到了买车的时候,仍然会精打细算。在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品牌宣传才是正道。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