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闻
小高地 大舞台
唱响人才“好汉歌”
——晏平和他的团队纪事
2007-04-26
孙晓华 本报记者 胡平 甘冰
    去年10月,《同一首歌》走进广西玉柴机器集团。一时间,要票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玉柴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晏平汇集。谁不想亲眼目睹明星大腕的风采?可晏平却放下别的事,亲自写了上百个请柬,受邀的全是老干部、老劳模、科技人员、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和一线工人……

    当晏平来到演出现场时,那些手持请柬的职工们按捺不住地齐声高喊:“董事长来一个!董事长来一个!”

    和着鲜明有力的节拍,晏平和大伙一起唱起了《好汉歌》,演出现场顿时沸腾了。

    一些老同志触景生情,激动地说:短短两年,晏平带领玉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完成营业收入141亿元,比他上任之初整整增加了40亿元。

    就在业内惊呼“玉柴现象”,并探究其发展“招术”的时候,玉柴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开始了柴油发动机的“绿色革命”——

    玉柴研发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达到世界先进排放标准的欧Ⅳ柴油发动机;国内首款、世界上体积最小的轿车柴油发动机也在玉柴问世。而刚刚实施欧Ⅲ排放标准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公交线路上,玉柴占据了国产发动机品牌的六成份额!

    玉柴许多干部职工一致认为,玉柴创造的新历史,是晏平带领大家唱响了一曲人才“好汉歌”。

    技工扬眉吐气 玉柴把他们当宝贝

    一说起人才,晏平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闪烁着自豪和敬意。他爱惜人才,哪些是没有什么学历但“身怀绝技”的技工,哪些是从学徒工起步的“技术大拿”,他能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

    从学徒工到“模具大王”,陈金源的模具制造技术随着玉柴的发展不断精进。去年,他带领的课题小组自主研发和制造了“欧Ⅳ”和“微轿”两款发动机模具,又一次填补了国内制造业的空白。晏平亲自把40万元的玉柴科技奖颁给了他,玉柴的技工们扬眉吐气,因为玉柴把他们当宝贝!

    18岁就进厂学徒的机修钳工曾显林,几十年勤奋钻研,被玉柴人称为专给外国机器治病的“玉柴神医”。赴美验收进口设备时,只有初中文化、基本不懂英语的他,凭着耳朵和经验,准确发现了设备的缺陷,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令洋专家瞠目。

    电器专家梁春威是“老三届”,翻砂工出身。他设计的“铸造自动生产线”摘取了广西工业科技特等奖,在获奖者中,他的学历最低。

    晏平重视这些学历不高的能人。他说,绝不能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磨”出来的真经失传。他带领玉柴的高管人员,一起宴请技工,促进新老技工们在技术上薪火相传。如今,许多老技工都有了自己的徒弟,甚至有了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徒弟。

    “钟二叔”是玉柴人对钟永芳的尊称。这位西安交大的毕业生在玉柴奉献了46个春秋,功勋卓著,名扬内燃机业界。这位老专家退休了,可晏平舍不得。他多次去“钟二叔”家,以对前辈的渴盼与尊重,让“钟二叔”再度出山,担任玉柴“首席专家”。这个新岗位,成为“钟二叔”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去年5月,玉柴集团工会主席陈秋平接到一个从广州寄来的10万元汇款单。附言写道:“这是我们的心意,今后我们每年都捐出10万元,鼓励那些考上大学的玉柴的孩子……”汇款人是晏平的妻子。

    今年新春,这些得到晏平关爱的学子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学府回来了。

    晏平高兴,因为回来的是玉柴的孩子。从天南地北回来的学子们也兴奋,因为玉柴和晏平给了他们大力扶持。

    晏平动情地说:“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关注玉柴,因为你们是玉柴的孩子!如果想回家,玉柴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小高地,大舞台”各类人才尽显风流

    晏平既是国有企业玉柴集团的老总,又是美国资本市场中玉柴股份的董事长。政府和股东的双重信托责任,使他不敢有半点懈怠。但无论工作怎样繁忙,晏平都坚持与“博士团队”例行聚会。清茶一杯,各抒己见,玉柴的命运是这里永恒的主题。

    地处偏僻的玉柴汇集了国内外一大批高端人才,挂上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广西人才小高地”的牌匾。近300人的硕士队伍和20多人的博士群体,包括“国内电控/高压共轨技术首席专家”卓斌教授,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誉为“将轿车柴油机引入中国第一人”的李勤博士等顶级专家,纷纷从北京、上海奔向了玉柴。

    凭什么?女博士冯静道出心声:“玉柴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更有以晏平为代表的管理团队给我们以物质、精神和信念的人文支撑,使我们的才智得到近乎极至的发挥。”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形容玉柴是个“小高地,大舞台”。

    玉柴崇尚个人价值。晏平曾在集团大会上公开“卖官”:哪个公司业绩增长快,创造效益多,就对它的一把手“突击提干”。

    他说:“我手里有5顶官帽,都是总经理助理以上的高管位置,条件很简单,8个字:效益、安全、质量、作风。”集团专卖公司年轻的老总,全年计划超额完成了3亿元,董事会决定奖他一辆沃尔沃轿车。可他找到晏平,说他追求的不是享受,而是人生的价值。

    一名在销售系统颇有建树的干部主动请缨,要求去玉柴刚刚收购的南宁专用汽车厂创业。他对晏平说:“那里虽然收入少、条件苦,但那里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一年过去了,5位取得突出业绩的子公司老总都走上了集团高管的岗位。

    但他们都只有“名分”,没有待遇。一个括弧,满足了他们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追求。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打造创造性的劳动群体”是晏平人才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堂生,中组部从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选派到玉林挂职的年轻干部,中山大学博士。2005年7月,他挂职期满后十分犹豫,是回广东发展,还是留下来到玉柴创业?晏平亲自打电话给他:“小古,放心过来,我们一起来干大事业”。小古决定先试3个月,不行的话立即走人。3个月后,他又把期限放宽到3年。一年过后,又把期限放宽到了20年,他已经离不开玉柴了。2006年,他大手笔成功融资;2007年,他担纲集团公司常务副总。

    2006年3月,梁成振从工段长直接被任命为铸造厂厂长。有人怀疑:才30岁出头,能行吗?晏平不为所动,放手使用。梁成振不负众望,敢于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解决了一些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年底跻身玉柴六大优秀管理干部。

    林志强,年仅34岁的天津大学博士后,2004年加盟玉柴,科研成果丰硕。2006年,出任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一次出差到大连,考虑到林博士已很长时间没回家看望父母,领导特别批准他回家两天,结果他只待了半天就往公司赶。他说服硕士毕业的妻子放弃大城市生活,动员他的两个博士师弟来到玉柴。

    还有梁和平、杜福田、崔华标、苏朋、钟玉伟、谢裕强……一批“70后”不断充实着玉柴管理团队。

    拓展团队思路合作伙伴成一家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在晏平的心中,这个伙伴是玉柴团队的外延,是玉柴的一部分。作为我国内燃机行业的领军企业,按市场规律,玉柴是一些供应商的“衣食父母”。可晏平在玉柴的供应商年会上提出:“玉柴的发展离不开供应商的支持,我们是长期共赢的合作伙伴。”

    不仅如此,晏平还在大会上将自己下属厂出现的质量问题公布于众,并削减自家企业的市场份额。玉柴所做的这一切,赢得了业内厂家的尊重。山东滨州活塞的董事长李俊杰兴奋地写下《提高产品质量,回报玉柴厚爱》的文章,激励职工努力工作,为玉柴生产优质配件。

    2006年,晏平在天上飞了20万公里,地上跑了8万公里。节奏最快的一天,竟然搭乘了4次航班。东风商用、东风柳汽、湖北三环、北汽福田、重庆红岩、中国重汽、郑州宇通、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厦门金旅、丹东黄海……无论厂家大小,晏平时不时地都亲自登门,把大家的思想凝聚到一块儿。

    在一个汽车厂家,为约见他们的老总,晏平在餐厅等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让人家看到了咱们的诚意。”晏平说。东风汽车是玉柴发动机的最大用户,晏平亲自走访,还派科技人员进驻东风,实现发动机和终端产品的高品质衔接。东风商用车老总童东城这样评价晏平:有知识,敢创新,魄力大,重实效。

    晏平认定:“人情关系,请客送礼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科技进步、适用领先才是玉柴的立命之本。”

    晏平和东风柳汽的总经理程道然是真正的战友。这两家同在广西的大型企业达成了共同发展的战略默契。玉柴研发的新型产品,大都由柳汽试用后再推向市场。“柳汽车,玉柴心”成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一种文化现象。今年2月,柳汽的高管团队在程道然的率领下,又一次来到玉柴,两家企业就研发、生产、成本等进行对接。晏平则和程道然一起,谋划企业发展的更高目标。

    在玉柴的老同志座谈会上,早已退休的老厂长覃九叔不胜感慨:20世纪80年代,玉柴发动机年产达到100台,自治区就发来贺电,可如今玉柴发动机的日产量已达到了1800台,年产稳居全球单厂产销量第一位。

    面对几代人开创的事业,晏平深知责任重大。在去年年初的职代会上,晏平提出:3年再造一个玉柴”的中短期目标;2009年,玉柴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为中国发展提供绿色动力,是晏平的责任;引领世界发动机行业时尚潮流,是晏平的追求;将玉柴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成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是晏平的目标。

    晏平正循着他的理想,与拥有1.6万人的玉柴团队奋力前行。

    本报南宁4月25日电

    照片:晏平(中)向外商介绍他的技术人员。 孙晓华供图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