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教育
校园声音
谁能赋予我们打开枷锁的力量
2007-04-26
任圆圆(大三学生)
    4月16日,校园枪杀案震惊全美,随后,国内媒体纷纷跟进,予以报道和讨论。在众多报道中,吸引我的却是下面的信息:在校园枪击案新闻会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长斯特格发表声明:“学校会立刻成立心理辅导中心。”“我们计划明天中午在卡塞尔体育馆举行集会,开始我们为这场悲剧的疗伤过程。”

    心理辅导以及心理疗伤在大洋彼岸受到的隆重对待,让我想到了国内高校中有些冷清的心理咨询中心。

    4月19日,我到北京一所大学看望一个同学,发现这里正在举办第三届心理文化月,鲜红的横幅随处可见。但是当我好奇地询问路过的同学活动的主办方——心理咨询中心的具体位置时,多数学生都说“不知道”、“听说过,但没去过”。

    我从资料中了解到,几乎全国所有高校,甚至连条件好的中小学都设有心理辅导中心。像我所在的学校,就建立了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协会、学院心理辅导员培训等多个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心理的系统。每年三四月,学校都会举办心理活动月,开设心理讲座,放一些电影,发放一些宣传材料。

    尽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但是我觉得心理咨询中心并没有真正走进大学生中间。

    我有一个学外语的同学,大学三年拿了两次一等奖学金,还是一个协会的主席,大三开始兼修工商管理的双学位,非常优秀,可是他经常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一整夜睡不着。“我感觉生活没有希望,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最近他才在一家医院检查出自己患有轻度抑郁症,可他从来没有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

    我周围的同学大都认为,去心理咨询中心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得打电话预约,找到地方了还得登记姓名、电话,感觉跟自己得了多大病似的。多数老师是兼职的,不能保证随时为遇到问题的学生疏导情绪。所以如果不预约,老师就不一定在咨询室值班,况且时间也可能会和其他同学冲突。同学们正是由于害怕这种繁琐的预约程序而选择自己排解或向周围的同学倾诉。

    “碰到郁闷的时候,一般会自己找办法排解,比如找同学聊天、运动、看电影、睡觉、上BBS灌水等,宗旨就是分散注意力。”我的一位同学说。事实上从我上大学开始,“郁闷”、“崩溃”这样的口头禅,每天都会不停地灌进我们的耳朵,然后又无意识地从嘴里蹦出。

    “钥匙在你手中。许多时候,真正阻碍我们前进的并不是门,而是我们内心的枷锁,是我们的懦弱和胆怯。”这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网站上看到的一句话。

    但是,谁能赋予我们力量?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