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9日电(记者董伟)今天,卫生部召开专场记者会,通报2006年全国职业病危害情况。有关人士称,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十分严峻,仅2006年就诊断各类职业病11519例,其中尘肺病8783例,占诊断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25%。 有关人员介绍说,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面临着四大挑战:首先,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多,患病人数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676562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专家们估计,今后若干年,我国的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目前的职业病报告不能反映职业病发病的实际情况。 其次,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汽车制造、医药、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病危害。我国职业病目录认定的职业病涉及粉尘、急性和慢性化学中毒、职业肿瘤、职业传染病等10大类115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的工业生产中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达133种。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职业病危害也突出地反映在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 第三,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在引进境外投资和技术时,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企业和工艺技术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与此同时,境内也普遍存在职业危害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情况。我国有近两亿农业劳动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 最后,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某些化学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死亡率高。以尘肺为例,潜伏期可长达数年甚至十多年。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屡屡发生的尘肺病、正己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镉中毒等群发性职业病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农民工家庭因职业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职业病危害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