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5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共青视点
她从香港来
——记香港大学生安利内地支教团志愿者廖燕春
2007-05-09
实习生 王聪聪
    “如果你走了,会再回来吗?”

    “我会回来,但是更希望你们去找我。”

    廖燕春老师在回答学生们的问话时说。她是香港大学生安利内地支教团的第二批志愿者,2006年9月初来到湖南省吉首市马颈坳中学,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廖燕春今年25岁,家里开有药材加工工厂,去年刚刚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作为有抱负的青年人,她觉得要回馈祖国和社会,香港的物质条件好,但是内地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孩子因为得不到教育走不出大山,她有责任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获得知识,让他们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教授初一153班语文课8个多月的时间里,廖燕春感觉和孩子们一起在成长。

    第一天上课,她给班里每个孩子发了纸条,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愿望和对于上学的期望。学生们写得很慢,有的久久无法下笔,有的甚至看着纸条红了眼圈。大部分孩子的字体杂乱,错别字特别多。最让廖燕春震惊的是他们写道:我对于学习没有期望;不知道可以有什么愿望;我想赶快毕业减轻家里的负担。只有小部分孩子写道:想考上高中,想考上大学,不想永远留在农村……

    看到孩子们的心里话,廖燕春的心里五味杂陈,她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学生,“如果不读书,我一定不会站在这个讲台上成为你们的老师,所以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要从现在开始树立目标,珍惜学习的机会。我已经从香港来到湘西,我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够走出去!老师会和你们一起努力!”

    每天清晨6时,廖燕春和学生们一起早读。晚自习过后,她还要查寝,常常晚上9点以后才回宿舍。相对于香港的舒适生活,廖燕春却觉得没什么。

    “只有辣椒我还是吃不惯,呵呵。”廖燕春的语调欢快:“我们来马颈坳中学的四个人都会做饭了,还蛮有乐趣的。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块儿分享教学的情况,比如某个小孩性格怎么样啊,怎么帮助她提高成绩啊。”

    廖燕春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去家访。有的学生家住封闭的大山里面,不通汽车,要翻山越岭步行七八个小时才能到。在香港时,她根本想象不到内地还有这样贫困的地方,有的学生的家就是一间连木门都没有的房子,一家八口人睡在几块木板搭成的床铺上。虽然以前也常去广东的亲戚家做客,但直到支教以来,她才深切了解到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真切体会到第一次上课时那些让她震惊的答案的原因。

    “贫穷问题、三农问题真的是中国必须着力解决的大问题。我可以做的实在有限,给学生经济上的援助只能解燃眉之急,长远之计当然是要让学生学取知识,走出大山。即使留在农村,也要做个有知识的农民。”所以廖燕春坚持把“知识改变命运”这个信念传递给学生,鼓励他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境而放弃学习的机会。

    廖燕春说学生就是自己的朋友,她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学生每天都有进步,看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她很有成就感。而且让她惊喜的是支教团的第一批志愿者们回来看望学生们时,有很多孩子问她:“如果你走了,会再回来吗?”她一下子热泪盈眶,她觉得孩子们这样问,就是心里生长着希望和梦想。

    “我会回来,但是更希望你们去找我!”廖燕春郑重地告诉孩子们去香港的火车车次和路线,她仿佛看见孩子们走出了大山,在繁华的香港与她相见……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