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07年人才发展报告建议,政府应该把县市级大学办成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大学,将职业教育逐步扩展到经济状况较好的县市级城市,从而缓解普通高中饱和难消化与基层实用人才匮乏的双重矛盾。 1984年7月,我国第一所县市级公办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诞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沙职”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农民子弟上大学的问题。其优势在于低廉的教育成本,以及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其后20年间,山东、福建和江西等省又相继成立了8所类似的“农民大学”。 人才报告的执笔人调查发现,发展县级优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于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反过来,这又给低迷不振的职教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又很缺乏。此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尤其突出。那里既留不住自己的人才,更无法吸引“孔雀西北飞”。此外,广大的农民及其子弟上大学的愿望仍呈上升趋势,迫切需要加快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 与此相对照的是,在普高和高职集中的大中城市,却出现了大学生等的就业难题。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建议,希望国家广开基层之门、西部之门,引导毕业生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然而,这种建议还存在诸多现实障碍有待消除。在大中城市完成学业的毕业生们实际上并不愿意去或者回西部、基层。 在这种情况下,人才报告提出的方案是,将高等职业教育“向前移”。即在目前大学集中在省会城市的状况下,在大中城市大学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把职业技术大学(职业大学)逐步向地市级城市、经济状况较好的县级城市推进,经济条件一般的县发展职业中专,有条件办职业大学的县发展职业大学,以拉近求学人员与学校的距离,降低上学成本,拉近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距离,降低人才使用成本。 人才报告举了山东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的例子。山东半岛经济圈的形成,其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以及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49位的寿光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都需要大量优秀的高等职业教育高专人才。因此,寿光当地政府对县市级大学的重视和投入意识非常强烈,学院教师工资由寿光市财政全额拨付,并且寿光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局5年内分期资助学院8500万元,其中2005年拨款1600万元,办学经费有了非常稳定可靠的来源。学院培养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用潍坊市委常委、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的话说:“没有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没有寿光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不过,县市级大学的现状还远不能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相适应。这固然是一种缺憾,但也昭示了一种可能。人才报告认为,建立在县市级大学大发展基础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前移”,能够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冲突和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