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6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只恐高考作文舟,载不动许多愁
2007-06-12
叶志军
    

    高考刚一结束,各地的作文题目就迅即“流窜”于媒体间。作文题甫一露面,立刻引来一片嘘声。有质疑“诗意”的游走,有质疑文章的“真实”,还有联想到商业广告的,用赵本山们的话讲:太有才了。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考试,高考作文不是“焦点访谈”也不是“新闻观察”,如果想在这里找真实的力量,那倒不如去买几份报纸,或者去街头体验一下升斗小民的生活。

    古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便在八股取士的年代,做一篇声情并茂、事关国计民生的锦绣文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考作文要考查的不过是考生的驾驭语言能力、文字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理解能力,非要把高考作文往忧国忧民上“靠”,颇有些不腰疼的意味。

    在心态决定一切的年代,不必要往本来已经很沉重的高考身上火上浇油。考生不是政治家,作文也不是竞选宣言和施政纲领,想让高考作文承担“社会手术刀”的任务,只恐高考作文之“舟”,载不动许多愁。

    对于惯于冷眼向洋看世界的人来说,胡适的“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今天听起来仍然具有普适性。当高考作文还在为分数拼搏的时候,你怎么期望它成为“焦点访谈”?当年,编写小学一年级教科书,第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来来来,来上学”。结果被人狂批。梁实秋就把稿费预支给骂得最厉害的人,那人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怎么改,结果课文内容改成了“去去去,去上学”。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