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6月1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企业家
茶叶产业何时如酒业、饮料、乳业一样,拥有自己的“五粮液”、“汇源”和“蒙牛”
中国茶市场缺乏品牌巨头太久了
2007-06-19
本报记者 魏和平
    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和中国茶叶产业一样出现这样的悖论。

    一方面,中国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不仅名茶林立,而且中国茶叶的产量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虽然近些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也都名列前茅,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也有6.7万家,但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却是凤毛麟角。

    面对这样的悖论,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常务副总裁兼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福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茶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

    朱福堂分析,当前,中国茶品牌策略不够完善,推出相关产品的计划不能整合,给人市场手段零散、混乱的感觉,效果上自然打了折扣;品牌内涵不够时尚,无论是新品牌还是老字号,不时尚就等于丢失了潜在的消费者;销售渠道过于单一,这就是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在销售渠道上的差距;难以突破地域局限,中国的茶叶企业需要站在全国乃至国际品牌的高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

    “英国不产茶,但‘英国立顿茶’却无人不知,中国茶产业正是缺少这样的大企业。”朱福堂说,和酒业、饮料、乳业等行业品牌巨头纷纷诞生相比,中国茶市场缺乏“品牌”巨头太久了。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一个行业,如果缺乏行业巨头,就会显得没有活力。

    业界人士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限制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

    首先,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茶叶企业过度分散。

    提起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连老外都熟悉;但提起名茶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

    根据统计,在6.7万家茶厂中,注册品牌的仅有近1000家。同时,由于绝大多数茶叶企业规模小,导致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其次,茶叶成本高,但价格低廉。

    中国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体,平均每户仅1亩左右,缺乏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导致茶叶品质难以控制。有数据表明,印度只用相当于我国一半的种茶面积,却生产出大致与我国相等的茶叶产量。

    目前,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第三,茶产业缺乏行业标准。

    就现状而言,目前没有一个主要部门负责管理茶产业。

    作为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朱福堂说:“我们博览会近几年来不断呼吁农业部应下设茶业处,以管理茶叶产业和检测茶叶质量。”

    朱福堂介绍,现在茶叶管理由农业部种植司管理协调,茶叶出口由质检总局负责。相关行会也有很多,包括前几年中华合作总社的中国茶业流通协会,茶叶进出口分会等,及近几年的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业协会等行业协会。

    “但这些行业都难以统领整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因此,制定标准存在很大问题。”朱福堂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是自己定标准。

    对于上述问题,这几年一直为加强中国茶品牌建设与促进中国茶出口不懈努力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王彤对记者说,中国茶产业到了该品牌整合的时候。

    “要想使整个中国茶行业的发展水平有根本性的转变,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王彤说,当前,中国茶产业已经出现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勐海茶厂、天福茗茶等茶叶品牌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在中国茶行业的地位尚不足以和酒业的“五粮液”相比,但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这个行业面临巨大的商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