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报告指出,发端于中国沿海地区并且蔓延到全国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将预示着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即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正逐步呈现。 根据经济学家刘易斯的理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一个二元经济发展的过程。其突出的特征是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为工业化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增长较慢,雇佣关系不利于劳动者,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着;按照发展的逻辑,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短缺,增长方式实现一个质的飞跃,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这个转换的节点就被称为“刘易斯转折点”。 社科院的报告分析认为,在整个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由于这个时期劳动年龄人口(16~64岁人口)规模大且不断增长,占全部人口的比例高,因而人口负担轻,保证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带来了人口红利。有关专业测算显示,人口红利对改革期间人均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7%。 然而,人口红利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这种情况将会改变。明显的例证是,通过实施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2.1的更替水平,目前为1.7。研究人员预计,“十一五”期间在总量上不能满足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格局将逆转。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经在全国2749个行政村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从长期以来的“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意思是,从总量上看,农村劳动力仍然是过剩的;从结构上看,熟练劳动力已经出现全面供不应求的现象,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现象正在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社科院的报告称,如果“刘易斯转折点”的说法能够成立,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它必须面对劳资关系的崭新局面。长期以来,由于资本的稀缺性,导致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中,劳动者几乎没有发言权。他们的利益经常地被损害,并得不到有效的支持。随着劳动力短缺时代的到来,企业不得不考虑通过加薪和加强劳动者保护,以有效获取和维持合意的劳动力资源。这种竞争为劳动者保护的改善提供了现实基础。 这份报告还调查分析了当前劳动者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劳动者劳动合同权益被侵犯、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等劳动权益、劳动报酬权利缺乏足够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缺乏有效保障、劳动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报告执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利用“刘易斯转折点”的有利时机,鼓励和引导企业善待劳动者。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追求合理合法利润”,才能实现赢利最大化。“目前,应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刺激,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劳动力保护,善待劳动者,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劳资两利的局面。” 同时,他们还建议,尽快深化工会改革,提高劳动者的组织化程度。因为劳动者虽人数众多,但组织化程度低,相对于企业而言谈判能力较弱。提高劳动者的组织化程度,让劳动者以一个统一的声音说话,是提高劳动者地位、改善劳动者保护的重要途径。另外,政府要加强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制建设和劳动监察力度,为保护劳动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