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6月2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刊
内蒙古来了!
2007-06-20
本报记者 杜涌涛 包丽敏

    编者按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了,这里的变化当然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但在研究分析了这个地区历年变化的数据之后,我们更加把目光聚焦到了今天。我们一直试图解开一个“谜”:内蒙古为什么仅用了短短五六年时间,经济总量由全国24位跃升到17位?为什么这里的经济发展连续5年保持了全国增速第一?对此,自治区归结为:“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所谓有基础,是指较好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工作基础;有优势,是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广人稀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机遇,是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缓解国家能源“瓶颈”的机遇和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一言以蔽之,自治区主席杨晶将此归结为:这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实践的结果。

    在穿越这个横跨“三北”、地处北疆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时,我们确实为这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感到震惊。一路上,我们一直在试图弄明白:为什么?

    一个家乡在内蒙古的北京高中生,最不耐烦的是,经常要面对她的同学一些“弱智”的问题:“你们内蒙古是不是都骑马上班啊?”一位上个月即将前往内蒙古采访的记者也在问:“我们在那儿是骑马采访吗?”许多的内蒙古干部到外地开会,都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们是不是一下火车就骑马回家?”

    当外地人这样发问时,一定想不到,在历史进入21世纪第7个年头时,这块他们印象中偏远落后的土地上,早就奔跑着国内所能见到的各色名贵汽车。他们更不会想到,甚至有一些先富起来的内蒙古人,有时竟会“打飞的”到北京逛街购物:他们早上坐飞机去,晚上坐飞机回。

    在无数外地人的脑海里,内蒙古的形象早已固化成草原、羊群和蒙古包。以至于一位发达地区的官员今年到内蒙古考察,踏上这块土地后,不由感叹:“没想到内蒙古也有大城市啊!”

    一位德国专家来内蒙古之前,以为这里手机接收不到信号。他想不到,即使是在大草原深处,也有牧民开着小汽车,口袋里会揣着手机。2005年,这里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达712.3万户,而总人口不过2300万。

    当这个国家的飞速发展令世界惊叹时,人们总是习惯于将目光投向沿海发达地区。占全国国土近1/8的内蒙古自治区,在一家全国性新闻媒体的中层人士看来,竟像是一块新闻“飞地”,似乎没有多少新闻可报。

    但敏感的经济界人士却已注意到,连续5年来,内蒙古GDP增长速度在内地32个省区市中位居第一。

    这块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沉默多年后,突然发力。从2000年开始,它连续超越7省。GDP从2000年的1400亿元,上升至2006年的4790亿元,经济总量从全国的第24位跃升至第17位。距排名第16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仅剩10亿元的差距。

    数字的变动还带来某种“微妙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团去某省考察,前来接机的只是该省一位政府副秘书长。而如今,当内蒙古干部到中央或区外开会,这种“微妙的变化”便体现在接待的规格、座次的安排以及发言的顺序里。他们切实感到“越来越受重视了”。

    用内蒙古著名企业家、蒙牛公司老总牛根生的话说:“实力决定地位,地位决定座位。”

    “金三角”人均GDP达5193美元,站到了我国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线上

    而在鄂尔多斯市,这种变化已经不仅仅是“微妙”了。鄂尔多斯人一度被内蒙古其他盟市的人们视作“梁外人”,吃不饱饭,更吃不上肉。但现在,操着鄂尔多斯口音,便意味着鼓鼓的钱包。当他们蜂拥前往毗邻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大笔花钱购买高档消费品时,包头一位女士抱怨道:“他们一点儿不心疼花钱,也不讲价,一下就把这里的物价抬高了。”

    事实是,13年前,鄂尔多斯市财政收入也才只有1亿元,下辖8个区旗县中,5个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余均为自治区级贫困县。直到2000年,它的财政也只有12亿元。然而6年后,它的财政收入一下猛增到145.8亿元,比前一年增长52亿元。以前在自治区排末位的“小兄弟”,去年头一次超过了包头“老大哥”,跃居全区第一。

    2006年,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800亿元,人均GDP达6600美元。这一年,北京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210美元。

    各种好车奔跑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在人口40多万的市府所在地东胜区,今年汽车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1亿元。区内每百户平均拥有私家车17辆,这个数字超过北京。即使在城中村里那些红砖平房门前,也随处趴着小汽车。

    这个城市到处是搭满脚手架一节节飞速拔高的大楼。不少房地产项目纷纷打出这样的广告:“打造CBD商圈”。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已有意要“走进来”,到这里落户;而一家本地煤电公司则已经“走出去”,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将内蒙古这几年的速度传奇演绎得最经典的,无疑是鄂尔多斯市。但2000年以来,就在它以年均达30%的速度增长时,其他地区也并不示弱。首府呼和浩特以年均24.6%的增速快速发展,最高年份达到约31%。

    首府的经济总量由2000年的约20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900亿元。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府人均收入还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徘徊在末位。不过去年,这个令不少呼市人“感到耻辱”的纪录已被刷新,它排在了西部11个省会城市的首位,处于全国27个省会城市的上游。今年,首府将与鄂尔多斯市一起,预计经济总量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而这一突破,老工业城市包头市则在去年就已实现。它的GDP在2006年达到1010亿元。财政收入在2002年还不足30亿元,去年增长到130多亿。

    这三个市被称作自治区的“金三角”地区。沿着阴山山脉,它们被高速公路网紧密地连接,在千年前游牧部落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形成了今天的“两小时交通圈”,经贸互相渗透、交融、互补。

    去年,“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到全自治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人均GDP达5193美元,站到了我国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线上。

    阴山脚下,有了矗立在城市上空的旋转餐厅,有了霓虹闪烁的酒吧一条街,有了王府井百货,也有了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还有国际知名的假日酒店、香格里拉饭店和凯宾斯基饭店。家乐福和星巴克咖啡店不久也将在这里落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发布《2007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对200个城市连续5年的增长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后,将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三个城市并列为增长竞争力第一位。

    如今,首府城市呼和浩特,老牌工业基地包头,以及飞速崛起的新贵城市鄂尔多斯,在内蒙古未来几年的发展中,自治区领导期待它们“交替领先”。不过有人却预言,到2010年,鄂尔多斯的经济总量将超过呼市和包头的总和。

    从“金三角”往东,发展相对滞后的东部5盟市如今正奋起直追。今年一季度,东部5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比“金三角”高出3个百分点,而自治区的平均水平,也比“金三角”高出1.4个百分点。

    “金三角”以西,一段时间以来,资本大量流入与鄂尔多斯毗邻的乌海市和与乌海市相邻的阿拉善盟,民间有一种最新的说法是,这两个地区正与鄂尔多斯形成新的“金三角”。在《2007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在20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乌海市增长竞争力跨入了前10名。

    这里已经成了国民收入的净流入区

    在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这块东西边境线绵延4000多公里的国土上普遍涌动着的新型工业化热潮。

    “内蒙古这几年主要变化在哪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推动新型工业化。”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亚平说,“新型工业化是这几年内蒙古发展的主笔,是最大的亮点。”

    2006年内蒙古4790亿元的经济总量中,有2300多亿来自工业。2000~2006年累计1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多数也投在了工业项目上。2003~2006年,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今年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30%,仅次于海南省,位居全国第二。

    人们印象中仿佛只有草原、羊群和蒙古包的这块土地,在新世纪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使是2000年,内蒙古第一产业仍然是全国比重最高的五省区之一,而第二产业比重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但现在,二产比重已达48.6%。2006年,自治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329.51亿元,已超过北京。

    在呼和浩特市西北端,大青山脚下,是庞大的金川工业开发园区。当驻扎在这里的伊利集团忙着将从奶农那里收集的牛奶送进现代化生产线时,这块被资本烤热的土地上,一幢幢厂房正飞速拔起,大大小小的工业管道穿梭交织。2005年,当这个国内乳业“老大”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同一天,呼和浩特市历史上第一辆自己组装的重型卡车也在这里正式下线。

    此外,每年还将有3万辆美国山地车在这里组装,然后销往国内和大洋彼岸。法国达索公司已在这里投资,运用呼市已经自主研制成功的锰酸锂电瓶,生产运转成本为汽油汽车10%的电动车。有人预言:这将会带动“一场汽车革命”。

    截至2006年底,这里已经注册企业725家,每年新增80至100家。

    山东人江幼吾已经在这里搭起简易房住了一年多。他所在的青岛欧美集团将要在这儿建起西北地区的生产基地,大量收购当地农民种植的玉米,制成谷氨酸和味精。集团下属公司的这位总经理和他的手下,如今便在简易工棚里,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忙着在空地上,筹建一座年收益数以亿元计的企业。

    不远处,江幼吾所在公司的竞争对手阜丰公司已经建好了崭新的厂房,37岁的总经理冯珍泉已经领着数百名工人开始了大规模生产。当厂区里绿化小树苗刚刚种下,黄土还没来得及覆盖上绿草,生产线已经隆隆地运转起来,数以万吨计的味精和谷氨酸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去换取利润。

    这两家企业的顺利运转,将使呼和浩特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科技生物发酵基地。

    工业园区的另一处,从美国归来的博士周俭将留学时开发的技术带到这里,每年生产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单晶硅材料,卖到国外市场,做成太阳能发电所用的电磁片和计算机芯片。他的公司还将在这里带动起一条硅产业链条,向前后两端延伸。已有两家企业要到这里生产多晶硅。届时,呼和浩特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硅产业基地。

    这个上海人穿着考究的西服,打着领带,将两层的简易楼布置得像写字楼。“原来以为来这里要骑马上班呢。”他笑着说。现在,他甚至已经从美国雇佣了一名白人博士来给他打工,在原以为“荒凉”的土地上收获创业的希望。

    在内蒙古,几乎各个盟市各个旗县都在布局像金川这样的工业园区。当这个国家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大量从先富起来地区转移来的产业和外溢的资本纷纷流入内蒙古这些工业园区。

    国务院一位领导2005年在内蒙古听完汇报后认为,这里已经成了国民收入的净流入区。而内蒙古领导层如今谋求的,是让这块沉默了许多年的土地,成为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流入区。

    在赤峰市的喀喇沁旗,因为一个以打造北方最大铜产业基地为目标的工业园区的兴起,这个旗今年的财政收入在去年1.5亿元的基础上将要翻番,今后几年还将接连翻番。2010年,这个园区预计可贡献利税20亿元以上。

    在西部偏远的阿拉善盟,辽阔的荒漠上凭地而起的庞大工业园区,让中央电视台一名工作人员“感到震撼”。

    在东部的通辽市,一家叫海纳蒙动的企业从江苏转移到这里的工业园区,每年将生产30万台柴油发动机,并将带动起一系列配套企业,把当地农民吸纳进生产链条。

    2000年以前,通辽农民还蹲在马路边摆摊卖自家地里的黄玉米。现在,通辽科尔沁工业园区里,一家来自河北的企业,每年将消耗14亿斤玉米,经生物发酵,制成20万吨味精。而另几家外来的企业则将玉米加工成食用酒精和木糖醇。

    一向以粮食产量称大的通辽市,今年一季度却以38%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自治区首位,令其他盟市刮目。

    “产业转移挡都挡不住,”站在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坦而一望无际的土地上,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吉建业豪放地大笑道,“让产业转移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做的就是张开双臂!”

    通辽市委副书记于永泉说,以前干部们愿意“走下去”,但现在他们更愿意“走出去”,“走上去”。几乎每个盟市旗县的主要领导都忙着出外招商引资跑项目。

    据说,自治区领导到各地视察,不听汇报,不看汇报材料,只到现场看项目落地实施情况。干部们到自治区开会,经常得带着项目进程的照片来。

    2003年10月,这是个对通辽有着特殊意义的月份。当月测算,该市二产比重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一产。这个农业大市,正成为草原上崛起的又一座工业城市。

    2006年,东部的赤峰市二产增加值首次全面超过一产,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1%。

    也是在去年,拥有内蒙古第二大草原的锡林郭勒盟,第二产业比重第一次超过GDP的二分之一。

    在整个自治区,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47年时为76.7%。1978年,这一比重下降到32.7%,在约30年后的2006年进一步下降到13.4%。

    而这块土地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比如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区,第一产业的比重甚至已经不足1%。

    草原上千百年来由农牧业主导经济增长的历史,正在宣告结束。

    过去我们讲招商,现在我们开始挑商、选商、选项目

    在这个国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突然加速发展时,内蒙古曾一度沉默。人们调侃内蒙古是“觉悟,觉悟,一觉就误”,“醒得早,起得晚”,“发动缓,刹车灵”。但当这个国家在新世纪里发展到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次内蒙古牢牢抓住了机遇,并紧紧跟上了它的步调。

    不过,“这种工业化的推进决不是粗放型、低档次的。”自治区主席杨晶说。

    “我们要求发展,但决不饥不择食;我们要求发展,但决不接受落后生产力的转移;我们要求发展,但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要求理性的、科学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杨晶主席强调。

    很难想像,在呼和浩特,一滴白色的牛奶,从奶牛的乳头挤出来,在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漫长的生产流水线上,始终处于全封闭状态。在两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只看到巨大的银色无菌罐和密密麻麻交织的管道。

    而在鄂尔多斯的乌兰木伦镇,神华集团上湾煤矿的整个矿区,竟然看不到一块黑色的煤。

    这里不再有头顶矿灯、猫在地下叮叮当当开挖的矿工。所有的煤块被隆隆作响的巨型机械切割下来,由运输带送至地面,再经过封闭管道,直接装进火车车皮。

    这块大草原,即将拥有世界上第一条直接煤制油的生产线。这里拥有国家羊绒制品标准制定的技术研制中心。这里煤化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先进。这里电解铝生产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一批高品质铝产品,则已进入国家产品标准制定领域。甚至,这里还即将开始大批量制造欧4标准的汽车发动机。

    这个一度沉默的地区,如今充分发挥了它的后发优势:“要么不上,要上就上最好的。”

    与此同时,大批曾经遍布草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小企业遭到关闭。仅2006年一年,1200户小煤矿、小水泥、小电石、小焦炭等落后产能被关停。目前,全区地方煤矿关闭率达到了62%。

    环境和能耗指标,现在成了企业投资内蒙古的“铁门槛”。自治区将排污指标量化,下放到各盟市。只有将现有落后产能关停,腾出环境容量,才能上报新项目。

    在首府,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说:“过去我们讲招商,现在我们开始挑商、选商、选项目。”

    在拥有“中国最美的草原”和最大原始森林的呼伦贝尔市,市委书记曹征海说:“影响呼伦贝尔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生态问题”,但是,“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我们坚决禁止”。这个地区为自己提出这样的发展准则:“美丽和发展双赢。”

    在自治区发展最迅猛的鄂尔多斯市,《2007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对200个城市单位GDP的耗电、耗水和“三废”治理程度进行综合考察后,将这个能源重化工城市的效益竞争力列至第8位。

    内蒙古这个飞速增长的工业后行者,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要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

    为此,自治区成立了专门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起初,由一位副主席担任组长,现在,这一职务改由自治区主席杨晶亲自担任。

    今年5月,杨晶主席前往工业大市包头考察,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莫建成汇报工作时,一直没有插言。直到莫建成表示,包头今年将使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600吨和1.68万吨时,他插话问:“能完成吗?”

    莫建成沉吟着说:“想做,但有难度。”

    “不能不完成啊!”这位组长口气很坚定。

    就在去年8月,由内蒙古主动承担的中国第一个省级行政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环评破土而出,这意味着内蒙古今后在布局项目、布局产业的过程中,将主动调高门槛,自觉接受更加严苛的产业准入标准。

    今年,内蒙古将全区GDP增速预期从上年的18%调低至15%。与此同时,它将能耗指标纳入了干部的考评体系。

    北京每10个灯泡,就有7个是内蒙古点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内蒙古正在由“黑”变“白”,努力使它的产业发展更健康,从而保持更可持久的经济增长活力。

    尽管在去年,这里黑色的原煤产量达到近3亿吨,高居全国第二位,但同时,这里白色的牛奶产值与煤炭一样,达到了400多亿元。现在,中国人每喝两杯牛奶,就有一杯来自内蒙古。

    事实上,煤炭本身也在变“白”。目前,内蒙古煤炭的就地转化率已接近50%。在国家进入重化工发展阶段时,这里的煤一部分转化成电,从空中输出。北京每10个灯泡,就有7个是内蒙古点亮的。一部分将经由高科技生产线,大量转化成油、气、甲醇、乙烯等化工产品。粗略估算,煤转电,增值5倍,煤转化工,至少增值10倍。

    内蒙古还在大力发展其他产业。

    武川的土豆像水果一样用纸包着装在箱子里出售,而乌兰察布的土豆则加工成了乐事薯片。通辽将有10万农户加入一家匈牙利企业的鹅业生产链条,在继呼和浩特成为“中国乳都”之后,这个城市将试图打造成“中国鹅都”。巴彦淖尔盟每年将加工50万吨蕃茄酱。小肥羊连锁店已经逼近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的百胜集团,在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二,每年有1亿多人次在国内700多家小肥羊连锁店消费内蒙古的羊肉。此外,每年有上千万人次能穿上来自内蒙古的羊绒衫。

    在呼和浩特,TCL、创维集团进驻,富士康电子项目即将落地。

    在鄂尔多斯市,一个名叫胡轶龙的20岁年轻人,无需再继续他父亲跑煤车的“事业”,而可以在制造越野车的厂房里负责新车返修工作。

    一个名叫周先谱的大学教师,领着几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一家软件园里开始创业。一位有意给他投资的北京投资商问:“你的公司在上地哪儿?”他回答:“我的公司在包头。”

    他那简陋办公室所在的软件园和位于同一幢楼里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是老工业基地绽出的新活力。

    每年,2000多万吨货物在口岸城市满洲里吞吐,每天约有六七千名俄罗斯人在这里滞留。到处是高耸的哥特式尖顶。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说:一个欧洲小国的首都也不过如此吧。

    2600公里横亘自治区东西的公路大通道已经打通。12万多公里的各类公路密布全区。去年33000多架次的飞机在9个机场起落,吞吐236万旅客。1亿多吨货物经由铁路向各地发送。

    人才逐渐向这里流动。在包头,在巴彦淖尔,在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在鄂尔多斯,在一些高等院校……各类人才流入远远大于人才流出。

    像牛羊嗅到水草,资本嗅到了大草原上的利润,大量资金往这里流注。2000~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25.18亿美元,仅2005年一年,就比1984~2000年17年间直接利用外资的总和还多出3亿多美元。而5年间,来自国内其他地区的投资已达2655亿元。

    从2000年至2006年,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已达万亿元,其中,多种渠道的非政府投资占70%以上。

    全国注册资本最大的小额贷款组织在鄂尔多斯异常活跃,为农牧民和个体工商户放贷。民间资金开始演变为民间资本,以委托寄卖行、典当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形式存在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机构数量已多达600余家。

    在鄂尔多斯,地方铁路和公路几乎都由私人投资。国内第一条耗资20多亿元的间接煤制油生产线,也由民营企业家投资。

    在内蒙古所有盟市中,这个市似乎将自治区“十五”发展中被认为“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演绎得最为充分——“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这是内蒙古此前发展的秘密,也将是此后发展的驱动力。

    一个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在内蒙古的土地上悄然展开。工业化的大力推进使得城镇的吸纳能力大大加强,数以百万计的农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大片腾出此前过度畜牧的草场,将生态留给大自然来慢慢恢复。13亿亩的草场上,不再随意放牧,开始实行禁牧、轮牧和休牧。1亿多头牲畜,约70%在农区舍饲圈养,基本改变了几千年来牧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业相对集中到城市外围的工业园区,留出干净的城市让人们生活工作。

    在鄂尔多斯,以前大片裸露的沙化地带正在恢复植被,植被覆盖率从30%提高到70%。当地老百姓说:“多少年没见过的草又长出来了。”

    在呼和浩特,这个过去连道路上的树叶都积满煤灰的城市,2006年,市区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已达到313天。

    内蒙古有财力了。2006年财政支出900亿元,其中用于富农项目100亿元,用于教育也近100亿元。这一年,内蒙古全部免除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目前,42.7万特困农牧民和115万城镇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有报道说,为了重建生态和绿化城市,内蒙古正“疯狂”地到东北、华北等地区购买树苗,购买力令邻省吃惊。在鄂尔多斯,今年仅用于绿化的投入即达14亿元。

    而在“草原钢城”包头,早已绿树成荫。这座获得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奖的城市,在建市初期,只有63棵行道树,如今这里已有1300多万株树木。这个城市里任何一个小区,步行不超过10分钟,便能到达一块绿色休闲广场。

    77岁的韩俊杰老人,如今每天两次踱到他家附近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植物园散步。几十年前,他曾响应义务植树的号召,在当时还是光秃秃的黄土地上栽了若干棵杨树。现在,同一茬种下的杨树一人已经抱不过来,而他,曾经与这个城市、这块土地一起奋斗过,如今可以在大树下乘凉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