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6月2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专版
从民营经济到公民经济
2007-06-21
盖玉云

    民营经济,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

    传统经济学对经济的定义一直比较模糊,但是明确了经济是为了实现社会存在与发展所进行的资源组织的活动。其准则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中国特有,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查无出处。民者,百姓也。民营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以老百姓为主体的经济。

    民营经济之所以要在经济前加一个定语,对其主语给予所有范围的界定,主要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条件,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实施计划经济制度,企业不单纯是经济元素,而是社会的一个单元。那时没有企业家,更多是所谓“局级厂长、处级经理”,就是门卫也可能是科级干部。

    改革开放的初期,创业先行者放弃了“行政级别”,放弃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从国企里走出来,从科研院所里走出来,兴办起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产生了新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经济逐渐融入市场经济,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成熟。今天,民营企业在资源的分配上、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上、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逐渐实现了与“国营”的平等,民营企业随之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民营”这个称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必然也会在历史发展中消失。可以预见,未来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国营”、“民营”将会共同走向“人营”——法律上地位平等的公民经济。

    民营经济的历史作用

    中关村有19000余家企业,其中90%是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了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两者既是它们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昭示着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机制中,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技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民营科技企业开创了历史先河,其先期实践本身就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民营科技企业对政府科研机构和国营企业的功能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与调节作用,它的出现,冲破了“官办”科研机构和“官办”国营企业的垄断和僵化状态。这样,“官民并举”,就在功能和活力方面形成竞争的环境,而竞争机制的引入,就会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除了体制上的突破,中关村的民营企业还完成了诸多领域技术上的突破:长城100PC机、四通电子打字机、汉字存储器、联想式汉字系统、汉字激光排照系统、汉王手写识别系统、龙芯芯片、手机电视、立体电视、光能手机等等。这些企业和他们的技术突破在首都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科技与经营结合的聚集。企业家们把科技、生产、经营有机地聚化成为一个整体,实现了生产力诸要素的最佳组合,为振兴首都经济起到“酵母”作用,创出远远高于一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这些技术突破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收益,也改变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方式。

    当人们问起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办者陈春先,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从事自己本不熟悉又具有风险的民营科技企业的时候,他除了谈及要为新技术扩散寻找新的途径外,还表达了一种向往变革—不仅仅是实现社会变革,而且包含着完成自身变革的崭新的思维方式。这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民营企业家。

    大科学、大经济需要大文化。在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里,有每年一度的“V8·15”民族品牌节,有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科技新长征活动,有牵手西部贫困地区的“和谐工程”,有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产业报国的理念,有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因循守旧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不积极借鉴、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当代世界主流文化,那么这个民族的崛起和发展将是很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期待。在他们率先提出并实践着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口号,他们在企业培育出来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环境责任等,成为当代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要说民营就是公民的经营,民营者,公民经营也。它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从中升华出许多民族、社会、文化力量要素。民营企业给我们带来的,在于一种民族生命力的涵蕴与挖掘;在于开启了一个公民经济、公民社会的时代。

    民营企业家,中国经济新人类

    企业家是企业的驾驭者,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家首先是一个革新者,应当也必须是促进物质生产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中心人物。民营企业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产生,他们打破了国家、国家体制内官员经营的“国营经济”体制,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创新精神,更是一种革新的勇气。

    改革开放20年的风雨历程,中关村出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的民营企业家:

    ——北京市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的创办人陈春先、北大方正集团创始人王选、联想公司的创始人柳传志、时代集团的王小兰、华讯集团董事长戴焕忠、原清华紫光集团总裁张本正、四通集团总裁段永基、朱希铎,还有纪世瀛、陈庆振、王洪德、金燕铮等,历史应该记住他们,他们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是锐意革新的勇气、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今天为我们熟知王文京和他创建的用友软件、冯军和爱国者数码产品、刘迎建和汉王的手写识别技术、杨元庆和走向世界的联想电脑、尹卫东和他的疫苗研究成果、雷军和金山品牌、鲁瑞清和他的海龙电子卖场等等,他们作为中关村第二代企业家,更显示出一种创新的精神,无论是技术、产品的创新,还是企业理念的创新,无不体现着新一带企业家改造生活、改造世界的雄心。

    ——从大洋彼岸奔回的第三代企业家:中星微电子公司创办人邓中翰、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人严望佳、搜狐的张朝阳等等。中关村第三代企业家既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更体现着一种“人营”的理念和公民的责任。

    这些企业家带领着自己的企业通过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创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品牌,改变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树立了中国企业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五年前,笔者在北大听金山软件总裁雷军讲演,雷军曾有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企业家不是人干的。”五年后的不久前,笔者在人民大学主持一个论坛时,请雷军讲演,提起这段话,雷军又一番感言:企业家是人干的,而且就是像我这样的普通公民干的——一语道破了公民经济的本质。

    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20余年来市场取向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展空间的改革。那么,民营经济的未来将是什么?

    市场经济下,企业是主体,按资源整合、利益实现、社会效率来看,企业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的经营形式——无论是“民营”还是“国营”——最终将走向“公民经营”。

    首先,民营企业可进入垄断行业和关键领域,参股一些过去完全由国企垄断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次在中国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背景下,民营企业参股乃至收购国有企业的意识形态障碍逐渐消除。第三,民营企业已经获得国民待遇,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国营或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放眼世界,和国际对接;立足本国本厂,打造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科学民主、和谐发展、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公民经济实现的要义。

    我们的理想不仅仅是民营,更应当胸怀天下。

    谨以此文纪念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20周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