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7月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闻
团威海市委脚踏实地办实事——
奔走呼唤 为青年就业创业
2007-07-06
本报记者 郑燕峰
    团威海市委副书记葛平修常被朋友称为“人贩子”。

    这个“人贩子”在威海当地企业备受欢迎,在被他“贩”来的外地务工青年中备受尊重。

    利用品牌优势 共青团助企招工

    针对威海纺织、服装、电子等行业普遍出现的“招工难”现象,从2005年开始,团威海市委利用共青团的品牌优势,积极开展“共青团助企招工”活动。

    在每年12月到次年1月的务工青年返乡过年时节、每年4~6月及大中专院校7月份毕业闲置在家时期,威海团组织都会积极与各大用工企业联系合作,成立招工小组,赴各地进行招工宣传。

    几年来的招工经历,葛平修说:“三天也讲不完。”

    2007年4月10日,团威海市委组成招工小组,由副书记葛平修带队对团延安市委进行回访,同时,与山西长治、陕西咸阳两个劳务输送大市的团组织进行首次接触。

    走到山西高平市,他们得知陕西宜川县人口众多,青年外出打工意愿强烈。于是,招工小组随机应变,临时调整了行进路线。葛平修一路继续按原计划赴陕西延安进行回访。另一路由团威海市委基层部主任科员丛日奎负责,直接由山西高平市赶赴陕西宜川县,进行重点突击宣传。

    丛日奎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高平与宜川地跨两省,山峦众多,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我们一路翻山越岭,屡遇险情。”丛日奎一行一天内转乘了5次乡镇班车,行程400余公里山路,历时15个小时,于深夜赶到宜川。

    全团是一家。丛日奎一行在宜川团组织的配合下,很快组织召开了各乡镇团委书记座谈交流会,将威海用工企业情况进行了介绍宣传,由各乡镇团委书记回去宣传发动。

    之后,招工小组逐村逐户、点对点地走访宣传。“我们去村委会、进商店,了解各村闲置青年的分布情况,挨家挨户地登门宣传。”丛日奎说。

    在宜川寿丰乡,丛日奎听说山上有个自然村只剩下一户人家,家中有个女孩。这户人家家境贫寒。每天晚上,男主人骑20多分钟的自行车带着妻子、女儿到邻村看电视,晚上11点多再骑车回来。

    丛日奎翻山越岭找到这户人家,希望女孩能到威海打工,贴补家用,可惜没有成功。

    “我们连续几天都是晚上10点多钟才回到宾馆。一次,车辆突然抛锚。山野之中,手机信号太弱,我们只好步行到邻近较高的山丘上,才拨通了求救电话。回到县城,已是凌晨1点多。”丛日奎平静地叙说着这番历险经历。

    经过几天的突击宣传,共有61名青年报名到威海。这中间,很多青年是第一次出门。丛日奎全程相伴,同他们一起坐硬座、吃方便面,历时30余个小时,转乘三次交通工具,顺利、安全地到达威海,成为魏桥纺织、光威渔具两家企业员工。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威海市各级团组织先后与各企业组成招工小组30多个,外出招工30余次,已为20多家企业引进青年劳动力3000余人。

    为本地企业服务 为外来青年谋福

    团威海市委书记李英春说:“团组织与中介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本着为青年服务,促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不向企业和青年收取任何费用。这就大大减轻了企业和青年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招工和求职的门槛。”

    为了维护青年利益,威海团市委成立了专门的考察小组,对希望团组织代为招工的企业进行逐一考察。考察小组深入企业内部,与企业一线工人和有关负责人深入交谈,多角度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并从工商、税务等部门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社会信誉,淘汰了一批信誉差、生产不稳定、工作环境恶劣的企业,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外地青年的就业风险。

    对考察合格的企业,团市委积极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努力为青年减免相关费用,并主动为企业进言献策,为青年争取更加优厚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经过团市委的积极争取,威海魏桥纺织有限公司郑重承诺:对团组织介绍的青年,免除企业物品押金200元、报名费用50元、军训费用100元,总计减免350元的入厂费用,大大降低了外来青年的就业门槛。

    在魏桥工作的内蒙古阿荣旗那克塔镇青年董寒丽说:“我的家乡2003年遭受严重旱灾。我们很多青年想出去,却实在拿不出太多的路费。如果加上中介公司收取的费用,企业的一些押金,没有1000元我们是出不来的。现在好了,我们通过本地团组织介绍,并有威海团组织做担保,不但给我们负担了全部的路费,还为我们免去了很多的押金。我只带了300多元到威海,如愿找到了工作。”

    据统计,一名外地青年到威海就业,仅入厂这一个环节,通过团组织的介绍就比通过中介公司的介绍可使青年个人降低三四百元甚至500元的支出。

    延安市宝塔区劳动保障局局长汪长田到威海市考察用工企业情况后感慨地说:“没想到威海团市委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了解得如此细致,尤其是在企业用工方面,甚至超过了当地的劳动部门。没想到威海团市委在对外招工方面的力度如此之大,不仅不收企业和青年的一分费用,而且还为青年争取了更多的优惠,为企业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这也是当地劳动部门所不能比拟的。”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威海团市委已接待包括新疆、内蒙古在内的全国16个省、区的20余个地市级团组织和劳务输送部门的实地考察。

    扶持青年创业 带出200小老板

    石岛管理区青年刘军,在蚧口特种动物养殖青春创业基地有个貂棚,去年养了100只种貂。

    刘军说,如果单靠个人投资,这100只种貂需要投入20余万元。而来基地这里,只需支付少量的基础资金,就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统一进行养殖技术指导、统一防疫。基地负责提供种貂和统一销售。创业者基本不用担什么风险。

    原先无业在家的女青年林树玲,支付了5万元的基础资金,就在基地养了120只种貂,“基本不用承担什么风险,每年可净赚七八万元。”

    “鼓励、培养、扶持失业青年走自我创业之路,是历史赋予当代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威海团市委书记李英春说,为了降低青年创业成本,增加青年创业过程中规避、抵抗风险的能力,威海团市委与荣成蚧口渔业集团合作,成立了荣成蚧口特种动物养殖青春创业基地,以荣成蚧口渔业公司为担保,通过省开发银行与团省委设立的青年创业低息贷款资金的注入,帮助企业进行扩张经营,从而带动、扶持青年创业、就业。

    2006年9月25日,团中央在扬州市举行中国青年创业贷款发放仪式。荣成蚧口特种动物养殖青春创业项目一期工程获批国家开发银行低息创业贷款1000万元,二期工程将继续放贷2000万元。这是发放仪式上资金额度最大的项目。

    该项目一期工程现已成功扶持100名农村青年初期创业。

    创业是青年的发展需求。团市委在大力实施“青春创业”行动中,通过政策、资金、培训、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已累计扶持青春创业“小老板”200多人,联合威海农村信用社向农村青年发放小额低息创业贷款2700万元。

    “我们是举着团旗走进企业的”

    “提高共青团的服务能力,是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关键所在。”威海团市委书记李英春说:“提高服务能力,就是要尽心尽力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

    就业,是青年面临的一道难关。

    团威海市委在山东威高集团、山东云龙绣品集团等数十家企业申请建立“学士后流动站”,为应届或毕业两年之内没有落实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实践、实习和自主创业的机会。迄今,已有300多名学生从流动站锻炼出来。

    为解决青年的无序流动问题,凡通过团组织介绍来威海的青年,团组织都为他们建立了一本临时档案,记录下姓名、性别、籍贯、年龄以及来威时间、所在企业等详细资料。在此基础上,团干部实行定期回访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团威海市委专为外来青年开通了一部维权热线,及时解决外地青年遇到的困难。

    凡由各地团组织介绍来的外地青年,在入厂时一律要成立临时团支部,每位团员青年都要登记在册。一位赵姓来自陕西青年说:“我们是举着团旗走进企业的。”

    威海阳泉服装有限公司当初并不赞同成立临时团支部,认为这些与生产无关。过了一段时间,企业负责人逐渐发现,成立了临时团支部的青年集体,无论在工作积极性还是在稳定性方面都比其它中介公司介绍的青年要好很多,于是主动与团市委联系,要求团市委给予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团的组织体系。在团市委的引导下,该企业的团组织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青年工人稳定性大大提高,还被团山东省委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威海环翠区团委了解到东鑫电子企业没有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安排职工宿舍,便主动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促使企业专门租用了一个四合院,解决了2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他们了解到一家企业没有为外来务工人员报销路费,便向企业提出分批按月将职工路费打入饭卡的建议,最终既解决了新来职工初期生活费问题,又为企业解决了因担心职工流动造成损失的后顾之忧。

    2005年12月,威海遭遇50年罕见大雪天气,在威海工作的外来务工青年家属,更是担心自己亲人的安危。另一方面,大雪也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职工工资就不能得到保障,部分青年职工的情绪出现了波动,有的甚至有了回家的想法。

    团威海市委和环翠区团委积极与网通、联通公司联系,争取了3万元的IP电话卡,并在第一时间内让临时团支部发放到由各地团组织输送到威海的青年职工手中。

    本报威海7月5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