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7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闻
青春铁军
——记济南军区某红军师(上)
2007-07-17
本报记者 李雪红 特约记者 孟斌 通讯员 黄健
    7月6日,时断时续的细雨丝毫不影响济南军区某训练场上的“激战”。手枪、步枪、轻机枪,枪枪专击“要命处”;火箭筒、坦克车、榴弹炮,样样直捣“敌心窝”。地动山摇的枪炮声,久久不散的硝烟,杀声震天的军人,好一个“战场”!

    当所有“敌目标”都被消灭干净后,军人们请现场观看的客人随便指定一个目标。

    客人不是军人,放眼一看,随手一指:“就打山上那个‘2’吧!”

    记者在望远镜里看到,每一门炮边上的人都在忙着。随着射击诸元被计算出来,炮管的位置在调整。

    猛然间,记者的耳膜被巨大的声响撞击,6个巨大的火球从6门榴弹炮膛同时冲出,从各个角度直扑那个“2”。眨眼间,那个本来被作为目标编号的阿拉伯数字就消失了。

    掌声一片,见多识广的客人们发出“大长见识”的尖叫。

    如果孙中山先生听到这一声巨响,他一定很欣慰:我的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还是这么棒啊!

    如果叶挺军长听到这一声巨响,他一定会微笑:没给我这个“叶挺独立团”老团长丢脸嘛!

    如果武汉人民听到这一声巨响,他们一定会欢呼:80多年了,这支北伐中首先攻入武昌城的部队还是那么能打呀。我们“铁军”的盾牌没送错人!

    当然没送错!80多年来,这支师史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还长的铁军,从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秋收起义上井冈,直到把红旗插上五指山,为新中国而战的每一次重大战役,他们几乎都参加了。扳着指头算算看,中国军队还有哪个师走出过5位元帅、7位大将、300多位将军!

    上篇:当青春遭遇铁军的强光照射

    历史走到今天,惨烈的腥风血雨化作了飘着墨香的回忆录,笑傲沙场的铁血军人走进了历史画卷。新时期的铁军也迎来了特殊的军人:他们在参军前连枪声都没听见过。许多人没见过血,连鸡都没杀过。这样的青年还能成为铁军吗?他们还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

    高炮团某型炮的四炮手张文平在8个月前只是一个高中毕业、还没工作的小青年。在家过着安逸、平淡的生活,吃喝、玩电脑,彻夜不归家,成天“闲游荡”。一炮手张冠生、导弹射手周晓兵当兵前的经历跟张文平差不多,“没有奋斗的意识,也没有奋斗的目标”。

    有人说,红色传统也跟基因一样,是可以遗传的。但一代代的铁军领导认为,“红色基因”只靠自然遗传会慢慢弱化。只有不断去巩固“红色基因”,它的遗传力才会越来越强。

    于是,在铁军,新兵上的第一堂课是读“三史”(师史、团史、连史)、学“三战”(战史、战例、战将)。学唱歌不是唱一首,而是三首,铁军之歌、铁军精神之歌和铁军传人之歌。

    做任何事都不能忘记扬“三魂”,即师魂、团魂、连魂”。“当时还要求背师史。有的新兵挺反感,私下议论说,在学校要背,没想到参军了还要背。”但背了,就了解了。了解了,周晓兵的感觉就变了,反感变成了“自豪感”,“我开始在电话里跟家里人讲我们铁军了”。

    有时人的成长就在一刹那,或得益于某件事。张冠生就是这样。他刚从新兵连分到连队就遇到营区建设。每天吃了早饭就开始干,中午不休息,有时晚上要干到凌晨1时,“苦得很”。

    张冠生在家从没这样苦过,但看到从班长到团长都在干,就“不觉得苦了”。现在,看到修建过的军营下雨天也能训练了,边上还有“我亲手种的树”,感觉“挺骄傲的”。

    在铁军采访,几乎每一个被采访者都会提到铁军的氛围。这种氛围形成一种强大的同化力,让每一个走进她、靠近她的人迅速融入其中。按张冠生的话来说,“一个人这么干肯定受不了,也觉得没意思,但大家都这么干就嗷嗷叫了!”“嗷嗷叫”是中国军人通行的、嘉许程度很高的褒义词。

    心理学家说,青春期是最容易产生叛逆的,也是最容易被影响的。铁军就是要深刻地影响每一个走进铁军方阵的青年,只有他们每个人都变成了“铁”,才能组成一支强大的铁军。

    军人生来为了战胜,而战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比对手强。铁军无往不胜的历史就是一部永远比对手强的历史。新时期的铁军领导者们坚信:战争年代的铁军是从一场场血仗中拼杀出来的,而今天“青春无战事”的铁军则必须从一点一滴中磨砺出来。

    五炮手章精华当兵才几个月就参加了一次重大的军事演习。他“又激动又紧张”。两个多月“不堪回首”的野外驻训后,章精华“已经不知道什么叫苦了”。

    二级士官郭安岭给记者描述了参加“铁拳—2004”军事演习时“难忘的一幕”。他当时担任疏散队伍的警戒任务。时值盛夏,地表温度达45℃。大家戴着钢盔,背着枪和子弹袋,全副武装在掩体里埋伏站岗。每天下岗直接就倒在床上,“根本吃不下饭”。郭安岭记得,当时一名战士一天内昏倒了3次,“每天都是卫生员一抢救过来,他又挣扎着要继续站岗”。

    师里组织建制连大比武突遭暴雨袭击,师长杨剑只说了两个字:“继续!”于是,该踢腿的踢腿,该趴地上的就趴地上。滂沱大雨中,师长与士兵各司其职。

    上尉尹建航是地方入伍的大学生。他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首次参加5公里越野测试,尹在各军兵种的93名学员中跑入了前10名,“可我这种水平在我们铁军里只能排在倒数。”他惭愧地告诉记者。

    郭安岭所在部队参加军区比武。做完所有课目后,围观的其他军兵种选手自发地为他们鼓掌。“我们是对手啊!”郭安岭至今很骄傲。

    中尉周红秀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前不久,在别的部队工作的一名同学来看他,周红秀带同学去吃饭,恰逢官兵在训练。这位同为军人的同学对周红秀说:我听你们的兵喊口令,心里都发颤,你们的兵有一股让人胆寒的士气。

    让人胆寒,让对手胆寒,这就是铁军追求的效果。只有保持让对手胆寒的士气,掌握让对手胆寒的本领,今天的铁军才能续写“战胜”的辉煌。

    当寻觅的青春遭遇铁军的强光照射,青春被照亮、被唤醒、被升华,而这种持续不断的青春活力的补充,让铁军永远年轻。

    下篇:当青春的激情遭遇铁军的热血

    战争年代,铁军创造的奇迹数不胜数,突破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血战平型关……个个是经典,条条永载史册。令人欣慰的是,新时期的铁军依然奇迹不断。

    难忘1998年夏天,又一次大洪峰将袭击长江最险的荆江大堤,全国人民的心都揪得紧紧的。铁军受命出击。

    被洪水浸泡了40多天、伤痕累累的大堤出现了一面鲜红的旗帜,上书“铁军来了”。惊慌失措的老百姓霎时稳定下来:铁军来了,我们不用怕了。

    当晚即上大堤,连战34小时。300人100分钟背土600立方米,200人40分钟向江中抛石500立方米。120公里长的责任大堤未溃一处,铁军未伤一人。大堤上的老百姓看呆了:“真是奇迹!”

    洛河记得2001年11月1日那个不眠之夜。那天晚上,一辆满载剧毒化工原料氰化物的卡车翻倒在驻地附近的河中。必须立即对河水实施截流,否则将危及两岸群众的生命安全。

    夜里11时30分,“叶挺独立团”红二连接到命令,二连官兵冒雨奔赴现场去执行截流任务。

    战士们泡在齐腰深的河水里挖土、装沙,铁军的热血让他们忘了这已是初冬。

    18小时后,又一个奇迹诞生!岸边群众发现,洛河多了一道长34米、宽1.5米、高5米的大堤。他们知道,这是铁军为他们筑起的生命之堤。

    奇迹还在继续。筑好堤刚回到营区,还没来得及脱下被泥浆和汗水浸透的衣服,又一道军令传来:由二连作为全师唯一代表,参加集团军建制连比武,当天晚上就要进入考核阶段。

    还是没有二话,二连又立即开赴新“战场”。3天4夜,休息不足6个小时的二连,夺得8个项目中的5个单项第一和总评第一的佳绩。

    参加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炮兵团一营官兵还记得他们一夜筑起一道“长城”的壮举。

    那天,进入驻训靶场的一营官兵刚在一片荒芜的盐碱滩上搭建起自己的新家,营长下达了全营休息的命令。没想到,上级又下达命令:由于驻地靠近海边,风沙较大,需要在营区迎风面加筑防风墙。

    于是,刚下了休息令的营长又下集合令。从晚上8时接受任务,到次日凌晨4时便筑起一道500米长的坚固防风墙,全营官兵8小时开挖土方1000余方,没有一人休息。

    “长城”无言,它以自身的存在见证着青春铁军创造的奇迹。

    “这就是铁军!”师长杨剑自豪地说,铁军在领受任何任务时,没有任何迟疑,只有“坚决完成任务”6个字。再苦再难再险都是自己克服,“从无向上级讲条件、诉难处的想法”。

    时间已过去3年,中尉连长李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忘不了参加“铁拳—2004”涉外军事演习的78个日日夜夜。那次演习有16个国家的军队代表、60名驻华武官现场观摩,是当时中国军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观摩国家最多的涉外军事演习。上下之重视,可以想象。

    可在演习准备中,一发高射机枪子弹跳弹击中了演习区外的一名农民。有人当即提出:毕竟是演习,实弹就少用吧。

    军事演习是什么?怎么看待军事演习中的错误和意外?美国名将马歇尔对此有个很经典的评价,1941年,美国在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举行了贯穿全年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在著名的路易斯安娜演习前,马歇尔对部属说:“我希望所有错误要犯就犯在路易斯安娜,不要到欧洲再犯错误。实现这个目的的唯一途径就是演习,如果有问题,那就现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在演习场上以减少程序、环节、减轻强度来避免“麻烦”,那上战场就会有大“麻烦”。铁军如果不按“把错误犯在演习场上”的铁律来对待每一次演习,那么在未来战场上铁军将不“铁”。

    基于这样的认识,铁军领导者决定,一切都按真实的战场要求来。演习中,他们不仅将所有目标隐蔽设置,而且全部实打实爆,共消耗弹药38种215吨。演习结束后,上上下下不是忙着说成果,而是找出了运动中指挥不畅、防空兵掩护能力不足、官兵信息能力不强等49个问题。“这些问题在演习中被发现总比在战场上才发现好啊!”杨师长说。

    正是这样永远一丝不苟地按战场铁律办事,铁军才能在每一次出征前胸有成竹,才能在每一次重大考验中笑傲沙场,才能在每一个奇迹面前放言:铁军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铁军!

    2005年8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俄军事联合演习正式拉开序幕。这是目前中国军队与外军最大规模、最高层次的联合军事演习,铁军代表陆军参加。

    演习前一天,铁军政委周和平来到士兵中间。他坚信,经过千锤百炼的铁军一定能战胜,青春铁军将创造又一个奇迹。

    他走到每个导弹射手面前,到每一个火炮阵地查看。“官兵们跟我说他们很紧张”,周政委告诉大家“我心里也紧张”。他问大家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士兵告诉他:我做深呼吸,再喝一口水就好多了。

    周政委自己一试,效果果然不错。于是,第二天的阵地上人手一瓶矿泉水,每个瓶体上都贴有一张纸条,上书“我是最棒的”、“铁军等你回来喝庆祝酒”等。这叫“你有美酒壮行,我有清水鼓励”,各有各的招。

    炮兵团突击炮连新装备配发才1个月,就打出了73发实弹全部命中的“神话”。两栖登陆作战演练前当天,演习地域连降14个小时的大雨,海上浪高近3米,涌高2.5米,已达到步战车的极限,铁军官兵沉着冷静,42台战车全部强行涉水抢滩登陆。

    黄成友,这位重大军事行动中立了一个二等战功、一个三等战功的侦察员,已当了7年“叶挺独立团”团长。以他20多年的带兵经验,他觉得现在刚来的兵“太文弱”,缺少敢打必胜的“霸气”。但通过各种近似实战的演习摔打、重大任务的磨炼,会有“很大的改变”。他说,如果祖国现在需要我的兵上战场,我想,他们会比我当初打得更好。

    “打得更好”,这是青春铁军对铁军前辈最好的报答,这是青春铁军对祖国的承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黄团长的自信,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考验面前,青春铁军与他们的前辈一样,交出的答卷上只有两个字:战胜!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

    照片:培植顽强的战斗精神。唐金江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