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7月1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世界杯赠票风波对北京奥运的启示
2007-07-19
吴木銮
    去年的夏天,众多中国人为世界杯而熬夜。也是这个时候,许多人记住德国与中国的时差是六小时(德国夏令时)。现在有些人问我,世界杯对德国到底带来了什么。

    是的,德国从去年开始摆脱了数十年来低速发展的格局,当地的智库预计,2007年德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2.7%。比较直观来说,世界杯带来了两个重大利好。一是就业机会多了;二是企业,特别是运动产品企业的事业更加兴旺了。去年开赛前,德国劳工部就预计世界杯大约会新增6万个工作岗位。最终的数据稍逊一些,是5万个就业机会。但这些职位中有2/3是全职,更重要的是,许多工作职位在世界杯后继续存在。东西德合并后德国失业率长期高于10%,世界杯一开赛就把这个比率拉回到10%以下。

    企业呢,最大赢家当属德国公司阿迪达斯。在世界杯开始前,这个公司就并购了锐步公司。众多的预期认为阿迪将取代耐克成为世界头号体育用品企业。阿迪销售量在赛前已经猛涨印证了这个预期。现在阿迪的统计报告显示,去年1~3月该公司销售额猛涨47%至24.59亿欧元。阿迪的员工到处介绍自己是No.1。他们的新目标更加细致,就是瞄准北京奥运会,希望在2010年把阿迪在中国的销量拉到10亿欧元。

    但是对德国媒体人来说,他们天然的批判精神使他们更加关注去年世界杯赠票事件的后续效应。在去年未开赛前,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就报道,一份联邦政府部长会议记录上出现了79名官员、议员和法官的名字。记录中说,政府保证列入名单的人,可以得到至少一张免费的世界杯球票。其中包括总统克勒、总理默克尔、联邦宪法法院主席以及所有部长。而且每人还能得到2张打折球票。记录中说,“每场德国国家足球队的比赛,都必须有政府官员到场。其他比赛鼓励官员去观看。”报道一出,就让数百万德国球迷哗然。他们当中许多人为了买一张世界杯足球票挤破脑袋,因此,对这种赠票行为非常恼火。

    不过,事情闹得更大还在后头。2006年5月初,英国《卫报》透露,一家德国能源公司,涉嫌违反规定,将他们以赞助商身份获得的球票,大量送给德国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长官,以获得自己的商业利益。一周以后,《卫报》的星期日特刊《观察家》,又以大篇幅刊发世界杯票务调查,用“丑闻”大标题,狂批世界杯票务销售的内幕。最终,德国地方检察官起诉这家能源公司总裁,罪名就是涉嫌行贿以获得商业利益。检察官起诉的意见是,该公司作为世界杯的赞助商,拿了一万多张世界杯球票。其中有6张球票作为礼物,寄送给政府官员,这些球票价值在2111欧元至2600欧元之间(折合人民币两三万元)。

    此后,许多官员在收到球票后又把入场券原封退还给企业,以至于有些企业拿着大把的球票处理不掉,要么发动员工去看,要么退给售票部门。当然,在德国有很好社会地位的媒体从业人员也收到不少赠票,这也引发了一场行业内伦理和法律上的讨论。许多接受了赠票的记者将票退回,以确保自己不会被检察官盯上。不过,中国在这里参加世界杯报道的记者却卷入了一些赠票和倒票风波,令人遗憾。

    明年的奥运会也会涉及这个议题。中国官员不妨借世界杯前车之鉴,多思考一些伦理与法律细节。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