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7月2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思想者
学者论坛
当代青年:网络政治时代的主角
2007-07-22
罗迪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政治参与正在成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作为占网民用户88.2%的青年(35岁以下的人),他们熟练的网络技术为参与政治提供了有效途径。网络时代青年的政治参与,部分弥补了现实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极大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日益影响着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当代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政治参与完全不同的新形态。当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后,青年就开始从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利用网络表达政治诉求。青年们常常活跃在一些著名论坛,比如“人民网-强国论坛”、“西祠胡同-强国之路”、“北大未名—时代论坛”。从第一次登钓鱼岛事件,到张惠妹的杭州演唱会流产,都表明网络已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表现出以下特点:

    1.开放的、自由的政治参与。由于网络交互性、实时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年轻人可通过论坛等形式,对国家大事自由发表见解,自由进行信息交流,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深入交流彼此的看法。

    2.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参与不同的是: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草根”式政治参与。

    3.理性、非理性交织并存的政治参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始终伴随着感性与理性、狂热与温和、激情与极端、思考与宣泄、极端与适度的矛盾斗争,客观上存在着不成熟的表现。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下与上的对话渠道,网络民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极大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日益影响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2002年11月,一位自称“我为伊狂”的网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了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该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更引起深圳市市长的关注。深圳市市长对该文的正面回应是:谁也抛弃不了深圳。2003年7月,国务院调研组到深圳调研,该网文作者呙中校——一个真正的“70后”,以民间代表的身份应邀参加了座谈;之后,网文《深圳,谁抛弃了你》重新整理正式出版,部分内容被写成内参送交北京高层。2005年3月14日,两会结束后,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了几百个问题……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政府认真考虑的。”通过网络形成定期的、制度化的良性互动,会让民众如实反映社情与民意,也让政治精英充分了解民意,政府的有关决策就会越来越合理。

    ■网络畅通的政治利益表达渠道,部分弥补了现实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为政治稳定提供了良性基础。当前,不同的利益群体开始形成,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经济要求和政治诉求。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政治表达途径“缺位”与“贫困”的现实。作为对现实政治表达渠道的补充,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青年政治社会化,增强了青年的主人翁责任感。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政治实践,亲身体验政治生活的意义,获取政治知识能力,大大推进了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水平。参与过程中,青年激起了政治参与的兴趣与热情,逐渐培养了政治参与意识和技能、政治责任感,铸造了政治人格。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形成的网络舆论,起到“晴雨表”作用,有助于政府部门加快解决有关舆论的焦点议题。网络舆论形成的背后,蕴涵着复杂的社会动因,潜藏着期待解决的矛盾。因此,网络舆论可以成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决策部门了解社会政治心态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掌握和分析信息,建立社会预警机制。

    ■当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除对政治稳定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影响外,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比如:网络上非理性言论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公众意见的理性表达。有些网民非理性的言论和不负责任行为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过去的“虐猫事件”、“韩白PK”等网络事件,大抵可以窥见一斑。

    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

    ■制度机制层面:完善与发展政治参与制度,形成畅通的网民与政府间“诉求—回应”机制。

    首先,应该倡导和发展“网络民主”,使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合法化,以此推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步入理性、法治的轨道。一方面,进一步鼓励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网络言论平台,网民可自由地发表观点,只要其言行合乎法律规范,哪怕观点本身不无偏激之处,也不能被横加干涉;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提倡网民道德自律等手段,推动网络法治化进程。

    其次,政府基于青年网络表达的指向做回应,形成一种互动的反馈机制。网民与政府间的“诉求—回应”反馈机制,是广大青年爱国、守法、理性参与网络政治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全面意见表达和反馈机制,可以冲淡那些极端言论,使民意表达更接近于真实。政府机构应充分利用网络加强与网民沟通,对网民提出的要求、意见给予解答与回应。

    ■教育引导层面:提高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发挥知识分子的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政治参与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政治参与方式、目的、性质和效果。面对网络时代青年的政治参与,我们应积极引导青年对政治含义的正确理解,增强他们的政治判断力,塑造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知识分子应以自己的优势,提倡以理性声音进行充分辩论和澄清。在这方面,作为社会理性的代言人,青年学者更应当发挥激浊扬清的作用,成为网络中的“舆论领袖”。

    ■社会文化层面:培育健康的网络政治文化,发挥政治文化在政治稳定中的凝聚力。

    首先,要培育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共精神。网络政治参与中,公共精神可通过网络伦理道德的建设,规范青年网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促使他们能选择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网络行为。培养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共精神最重要的是,提倡并制定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以规范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之逐渐内化为青年自身的道德信念。

    其次,实现网络政治文化的转型与整合。从政治认同的内容看,网络政治参与无形中把民主、法治、责任、义务等观念,整合于网络空间的政治认同;从政治认同的方式看,在网络政治参与普及的状态下,网络中民主转型为“自主”,在网络政治中,民主不是多数任意压制少数,而是尊重和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以自由沟通取代强制灌输、双向交互取代单向控制。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