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7月3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周刊
“首届百种优秀青春读物评选”获奖书选评
2007-07-30
本报记者 文静 实习生 龙彬彬 唐婷 李石平

    “我不把孩子当研究对象,而是当朋友” 

   《孩子都有向上的心》:用“心灵沟通法”戒除网瘾

    目前市面上有关戒除网瘾的书着实不少,而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孩子都有向上的心》是素质教育专家陶宏开教授的“首部戒除网瘾方法专著”。

    陶宏开,共青团中央首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2004年5月,因主动帮助网瘾少女戒除网瘾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胡如虹介绍,2005年年初,该书一面世,首印两万册不到一星期就售罄重印;在北京、武汉、东北等地的签名售书现场,许多家长一买就是几十本。

    为何该书会赢得读者青睐呢?

    出版人苏之认为,“孩子都有向上的心”这句话,表现了陶宏开教育思想中一个核心的理念。正是本着这个信念,才让陶宏开使很多貌似不可救药的孩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便上网成瘾最痴迷的孩子,这种动力依然是存在的,有些孩子可以一连几天几夜打网络游戏,网瘾不可谓不深,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玩得再疯他也是在求胜,没有哪个孩子玩网络游戏是为了想失败。”这个信念也决定了陶宏开教授对待上网成瘾孩子的基本态度:“我不把孩子当坏人,不把孩子当病人,也不把孩子当研究对象,我是把孩子当朋友。”

    陶宏开拒绝别人称他为“戒除网瘾专家”,他只承认自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践行者。这个做法反映了他对于“戒除网瘾”的独特理解。书中分析,孩子上网成瘾原因有三:家庭教育的不健康,学校教育的不合理与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了问题。网瘾是症状,教育不良才是根源,通过挖出根子而消除症状,是“陶氏方法”的重要原则。

    在陶宏开看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网成瘾问题的,因此,陶宏开认为: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向上的心,就看家长用怎样科学的方法把孩子向上的心激发出来。让孩子有一个理想,他就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他希望家长不要太急于求成,当孩子上网成瘾不要焦虑,不要指责,不要烦躁。家长应该冷静分析寻找解决办法,如果打骂,只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隔膜加深,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长一定要学会心灵沟通。

    《孩子都有向上的心》 陶宏开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出版

    绝不输灌空洞的目标与干涩的公式

    《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告诉你该如何成功

    当前,面对高期望的父母、浮躁的社会心态、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与优胜劣汰机制,在应试教育体制中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往往踌躇满志又困惑迷茫。我该怎么办?如何才能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怎样规划自己以后的生活?如何通过自我管理与提升获得成功?一些大学生常常这样问自己。有的年轻人有不少抱怨、消沉情绪和沉沦思想。即将或刚刚踏入社会,他们太需要引导。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一本帮助青年人认识成功与自我、试图引导年轻人成长的书。作者是颇受广大中国学生欢迎的李开复博士。他作为受西方教育与文化洗礼30余年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曾多次到中国高校演讲,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并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给许多素不相识的中国学生释疑,在高校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本书即是他对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

    在书中,李开复向年轻人提出:应该做最好的自己!他认为:“大多数追求外在名利的人其实都是在竭尽全力模仿他人的成功,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能和兴趣,一次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在他看来,自由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才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状态,从而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与幸福。他倡导多元化的成功和人才体系,呼吁每个人应该去发现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潜能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同时,李开复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成了具体的、可供参考实施的方法——“成功同心圆”法则,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健在代序中说:“‘成功同心圆’法则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寻找通向成功和达到卓越道路的抽象模型,对于青年学子们选择未来的道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雕塑出未来的自己是会有帮助的。”读者东宝阅读此书后写道:这本书“相当的实用,能够立马指导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行为思想,书中很多东西,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著 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出版

    “我的青年时期正是光明与黑暗生死搏斗的年代”

    《青春永在》:将青春和责任永驻人间

    “我看过书稿以后,感到这正是我所期待的一本书。书中有亲身的见闻,有丰富的史料,有对学生运动战士的采访,有对战斗场景的描绘,而且文笔流畅,读来毫无艰涩之感。因此,我郑重推荐给当代青年。读读这本书,可以约略看到前辈青年走过的道路、留下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史》的主编之一张大中这样评价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青春永在:1946~1948北平学生运动风云录》一书。

    《青春永在》的作者徐康在书的后记中写道:“人生最美好岁月是青年。我的青年时期正是光明与黑暗生死搏斗的年代。”他在抗战胜利后考入北平师范学院英语系,任师院北系地下党总支宣传委员、学生自治会理事,并代表师院参加华北学联担任执行委员,“我有幸参加了解放战争时期历次学生运动,也曾把青春热血洒在母校校园。”在学运中,他被国民党特务殴打重伤致残,但他依然说“青年时代的理想追求是我一生艰辛跋涉的誓言,历经多少坎坷,始终无悔当初的选择。半个世纪来多少往事随着风吹雨打而去,可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却一直珍藏在心间。”为了具体描述每次运动和日常活动的绚丽画面以及学运健儿的精神风貌,古稀之年的他拖着病残的身体,从1996年开始收集图片等资料,采访了一百多位当年参加过北平学运的老同志,查阅了二百多万字的书报资料,伏案五年,呕心沥血,才写成这部二十余万字的《青春永在》。

    解放前华北学联领导人之一的陶正熠在撰写书评时说:“这本书具有三大特点:第一,真实。全是真人真事,没有虚构,也没有使用铺垫、陪衬、渲染、夸张、设置悬念、添枝加叶等艺术手法;第二,生动。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人物鲜活,事迹可歌可泣,吸引人,感动人,可读性很强;第三,思想性浓郁,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革命精神和英勇战斗的风貌。”

    《青春永在》可以多视角阅读:它是一本历史资料,可供历史学家们在研究新中国诞生史时作参考。同时,它也是一本中国共产党领导学生进行革命斗争的实录,其中富含政治工作和领导工作的宝贵经验。而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应该把视角放在“那一代青年们是怎样看待生活和人生的”问题上。书中记述的那个时代,爱国青年们是自觉的历史创造者,他们通晓大义,知道应当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前面,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甚至于牺牲“小我”,献身给国家、民族、人民和全人类。书中写到的那些青年学生,无论出身贫困还是富裕,都把金钱和社会地位看得很轻,经受残酷的刑法也毫不屈服,真正可以说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每个时代要成就一种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付出代价,历尽千辛万苦,经受重重考验。现在是和平年代了,战争硝烟已经远逝,白色恐怖成为历史,但是新的考验和磨难还会降临在每一个人的面前,“人们尤其是青年们,只有认识昨天的历史,才能在正确的选择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青春永在》担当的正是这种职责。

    《青春永在: 1946 ~1948 北平学生运动风云录》 徐康编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8月出版

    他不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符号

    《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用图片还原科学大家

    “神化爱因斯坦的书和文章太多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说:“这本画册挑战了爱因斯坦作为‘世纪巨人’的神秘形象”。他说:“该书作者通过相关的历史背景信息,试图以一种引人入胜、易于理解的风格,将科学研究的历险尽可能多地呈现给公众,让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及其对于现代科学的意义在它们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得到诠释,同时在政治和社会巨变的背景中再现爱因斯坦一生曲折的道路。”

    刘钝说的这本传记是方在庆撰写的《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

    对于普通人来说,爱因斯坦只是作为一个有智慧人物头像、一个有深邃气质的科学大师形象、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符号而存在。在深谙市场经济运作之道的商人眼里,他的头像还可以被制成展在路边的广告促销牌,蓬松发散的长发、略显忧郁的眼神正好用来刺激大众的眼球。有些时候,如刘钝所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把他神化。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含有丰富史料的书籍了解真实的爱因斯坦。

    《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真实地还原了这位伟大科学家。作者方在庆几乎是一个爱因斯坦专业户。作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他长期从事对爱因斯坦和科学史、科学哲学的研究,编著译有《爱因斯坦传》、《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爱因斯坦恩怨史》等。同时,他在“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之时,与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物理年”德国有关机构合作,两次负责在中国举办爱因斯坦图片展。据他介绍,该画册正是在以上两次画展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书中收集了大量爱因斯坦的手迹——私人信件、演讲辞、著作文稿,和大量的人物肖像,包括爱因斯坦各时期的照片和与其他相关人的照片等。甚至还有其各类证件物品,如爱因斯坦的出生证、爱因斯坦家的励志绣花桌布、爱因斯坦家生产的电气产品等等,作者展示了许多“经典”之外的富有人情味的照片。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评价说:“在对爱因斯坦的形象认识的意义上,在通过珍贵的照片来认识爱因斯坦的意义上,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本传记真实地把爱因斯坦放到了读者面前。”

    《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 方在庆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一个办公室的必备标语牌

    《放慢生活脚步》:还自己一个快乐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因忙碌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我们在时间上如此贫穷,以至于忽视了朋友、家庭和伴侣;我们几乎不再知道该去如何享受……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放慢生活脚步》一书追溯了我们与时间之间越来越令人窒息的关系历史,并为生活在人类亲手缔造的追求加速的文化中所必须面对的困境提出了对策。为什么我们总处于匆忙之中?解决时间病的方法是什么?放慢速度是否可能?甚至是否值得?

    在上海一家商业银行上班的小刘说:“我们的身体真得能够放慢下来吗?不,不可能。不是我们不想放慢,有休闲有享乐谁不愿意去消受呢?是客观现实不想让我们放慢。”和小刘有同样想法的很多,在北京上班的小毕担心地说:“为生活减速或许是好事,但将自己的速度调慢却有陷入‘囚徒困境’的风险,如果我慢下来而别人还在加快,那我岂不是会很快被踢出局?”

    《放慢生活脚步》的作者卡萝·奥诺德是居住在伦敦的加拿大记者。奥诺德在书中所说的快与慢不仅是变化的速率,而且是存在方式的速写或生活的哲学。“快”意味着忙碌、加强控制、匆忙、分析、压力、肤浅、不耐烦、狂热冒进、数量高于质量;“慢”则相反,它意味着平静、小心处置、接受、静止、本能、不慌不忙、耐心细致、冷静反应、质量高于数量。“缓慢并不总意味着缓慢。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以缓慢的方式执行任务往往能带来更快的结果。以缓慢的心态快速做事也是可能的。”

    奥诺德认为,世界所需要的、慢速运动所提供的,是一条中间道路,一个将美好甜蜜的生活同信息时代的活力相联姻的处方。其秘诀是寻找到二者之间的均衡:不是凡事皆快,而是以恰当的速度去完成。时快,时慢;时而介于二者之间。慢意味着绝不匆忙,意味着即便由于环境所迫不得不快也要保持冷静、不慌张。

    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司机说:“慢慢走,欣赏啊!”《放慢生活脚步》就像这个标语牌一样,立足于办公室、健身房、医院、厨房等日常生活,从心理、身体、医学等方面着手,告诉读者怎样放松情绪、减慢脚步,尽量减少对高科技和速度的崇拜及依赖,从容地把事情做好,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享受,过真正快乐的生活:健康的身体、繁荣的环境、得到加强的社区和人际关系,远离永久的匆忙。

    《放慢生活脚步》 [加]卡萝·奥诺德著/李惠明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害怕被老师轻视、被同伴冷落,既不满意自己,也不接受他人……

    《我的成长我做主》:教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那时我们年少,你爱谈天我爱笑……”如歌的岁月离青少年越来越远。据调查,我国青少年心里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多数同学都有自卑感和焦虑感,害怕被老师轻视被同伴冷落,既不满意自己,也不接受他人。成千上万的学生写信求救,教师也深感学生思想的复杂。

    正如技艺高超的医生对症下药,“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毕淑敏也给众多在焦虑压力中挣扎的青少年炖了一碗心灵鸡汤,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成长我做主》一书,由8个她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心灵游戏组成,1000多名师生家长快乐地参与,毕淑敏对心理测试和游戏结果逐一分析。

    “游戏是动物的本能,最威严的动物也有游戏的时间。人也一样,在游戏中,了解世界,了解内心,把握自己。”毕淑敏希望这些融合心理学和个人经历的心灵游戏,能像海水退潮过后的沙滩,给孩子们留下贝壳和海带。

    书中的游戏可实行性强,一个人能玩,也能由老师带着做。青少年在游戏中的收获是给毕淑敏最大的奖赏,一位小读者来信说:“老师教我们玩一分钟鼓掌的游戏,我估计能拍100下,实际上呢,我拍了300下,太惊讶了,自己身上的潜能居然没有意识到,我想我的能力会比预料要大得多。”许多教师也感受到了游戏的力量,纷纷表示“做思想工作从未像这样轻松”。

    毕淑敏是个医生,又是心理咨询师,以往的青少年心理教育重在克服,只能治标,而她懂得消解,旨在治本。她告诉年轻的朋友每日收集一片叶子,画下它的脉络,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样你便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独特,从而发现自己的潜质,找到自信,看到未来。她坦言自己也有自卑,现身说法给同学以启发,人应该把自己是否尽力当成标准,而不再用别人的尺度衡量自我。她引导同学们去探索自己的心灵,要对它说真话,体察它的喜怒哀乐,只有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才能够放下包袱轻松前行,这应是我们毕生的责任。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江绍伦毫不掩饰对《我的成长我做主》的赞许:“毕淑敏有充实宽阔的人生经验,她用直闯人心的美丽笔触,引起读者的兴趣,又借用游戏和读者打成一片,共同揭开心灵中深藏不露的快乐,或者伤痛,或者矛盾,赢取平衡安定,进一步奔向幸福的平台。”

    《我的成长我做主》 毕淑敏著 漓江出版社 2005年10月出版

    既不是黛玉的知音,也不是宝钗的心腹

    《爱上红楼梦》:以现代处世方式解读经典

    当下,“红楼梦”算是个流行语:红楼选秀,古典重拍,林妹妹陈小旭消香玉殒……有关红楼梦的书籍更是多的数不胜数,而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爱上红楼梦》却以现代人的处世方式解读经典。

    作者吴淡如,被誉为“台湾畅销书天后”,她爱读爱写爱玩,所有经历都是好奇心下的产物。吴淡如说自己虽然兴趣广泛,但始终无法忘情古典文学,她也想让自己深爱的文学名著以大家更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挑灯夜战,借流畅易读的文字,使大家游弋在最浪漫的文学世界。

    “如果你向来害怕读古典文学,总觉得他们难以接近,由吴淡如重新诠释的《红楼梦》,绝对可以带你步入一个不一样的文学世界。”有人这样评价说。吴淡如用现代白话文,将《红楼梦》原著重新结构,不改旧时意,留住精彩处,打着“一口气轻松读完《红楼梦》”的标识。她不仅为读者精心打造了一个浅显易读又不失原味的红楼世界,更剪裁出了世间一部缠绵隽永的爱情史诗。史诗里重现繁华家族的兴衰史,也将红楼男女的爱欲情痴描绘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原著共有120个章节,吴淡如将情节浓缩为44章,无标题,在字里行间渗入了个人的情感。吴淡如用知性的眼光解读了林黛玉和薛宝钗,“黛玉重写意,宝钗重写实,钗黛之争,是情理之争”,她把林黛玉比作文人,而薛宝钗则成了商人。“钗黛之争也是喜欢与爱之争,现实中的金玉良缘终无法击退精神上的木石良缘。”对于钗黛之争,她有自己的见解:一个死,一个守活寡,红楼里无人胜出,赢的是翻脸无情的命运。

    吴淡如不是黛玉的知音,也不是宝钗的心腹,她只是个冷眼旁观的说书人,把红楼梦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来,处处闪耀出智慧之光。如书中的那句,“黛玉连花谢了都会哭,宝钗见金钏儿死了却能淡然处之。如果你有宝钗这样的朋友,你总会怀疑,她对你和气,是否出自于真感情,还是只为了证明她会做人而已。”

    “虽然情节有所简化,但重要的篇章还是原貌,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黛玉葬花’‘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等。吴淡如把一些现代男女的爱恨情愁赋予宝黛钗他们,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味道。”大学生陈岑这样评价《爱上红楼梦》。

    《爱上红楼梦》 曹雪芹/原著 吴淡如/新说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4月出版

    记录那美丽得令人窒息的满天星光

    《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无人区的生命片段

    他们是一群快乐的人,选择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相逢,徒手建造中国第一座民间保护站,深情守望青藏高原旷野上的野生动物……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亲历可可西里10年》为人们展开了10年里20多人在荒原为环保事业不惜努力的生存片段。

    这本书的作者很特别,他们均为“绿色江河”志愿者。“绿色江河”是一家中国民间环保社团,主要任务是在可可西里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组织志愿者在可可西里进行生态环境的科学考察并为政府决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亲历可可西里10年》里,选取了参与过可可西里环保的20名作者,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可可西里环境保护活动10年来的变化和志愿者的所见所闻。

    “绿色江河”的创始人杨欣,从1986年漂流长江开始关注长江源头。此后18年中,20余次进入长江源和可可西里,通过图书义卖的形式筹集资金,在可可西里建立了中国民间的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启动了中国民间长江源及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1994年,他在可可西里泉水河附近抓到了20名偷猎分子,一名偷猎者患有肺水肿,好心肠的索南达杰让自己的秘书和司机用他的小车连夜把伤员送往几百公里以外的格尔木治疗,自己和另一个助手押解其余的偷猎者。没想到车爆胎,趁他修车,偷猎者将他的助手击昏,十几条火枪同时开火,索南达杰不幸中弹……枪声停止了,索南达杰握着枪一动不动,偷猎者钻进车子逃命。几天之后人们赶到,索南达杰已经成为可可西里冰原上的一尊雕像,他的身后是缴获的两台卡车和近千张藏羚羊皮……他生前的唯一愿望就是在可可西里建立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最终建立是杨欣在可可西里十年间重要经历之一,这本《亲历可可西里10年》中记录的一切见证了民间环保组织艰难而顽强的行程。

    湖北读者唐建华说,志愿者们的文字没有专业作家那样精雕细琢,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但正是这些文字让人感受到这些志愿者的真诚和纯洁。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出自不同职业,拥有不同东西,但在可可西里,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尽自己最大力气来维护大自然的纯洁与美丽。

    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工作室的专业作家金辉1997年作为“绿色江河”志愿者参加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一期工程建设全过程。他说:“镜头只能记录美,却无法阻止美的沦落和败坏。”深知这一道理的志愿者,就是在这片中国最大的无人区用自己的心血维护大自然的魅力,追求大自然美丽的永恒,让人们能够永远感受大自然天然的艺术。

    在电影《可可西里》导演陆川看来,“这本书让我再次回到了和可可西里相伴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想起了可可西里令人窒息的暴风雪后,那美丽得令人窒息的满天星光。感谢志愿者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足迹记录下了可可西里保护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 三联书店 2005年5月出版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