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8月2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国际
第三届《我看俄罗斯》有奖征文获奖者访俄观感
感受来自民间的友谊
2007-08-07
《黑龙江日报》记者 曲静
    

    随中国青年记者访俄团访问俄罗斯归来已经多日,还未能按捺住兴奋之情。这兴奋,除了莫斯科、圣彼得堡、苏兹达里的诸多美景带来的视觉享受外,更因为亲身感受到来自俄罗斯民间的情谊。

    维克多·科宁,俄罗斯契诃夫中心人文基金会负责人,还未到俄罗斯,就听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青年报社的老师谈起他。科宁多次到过中国,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对两国青年记者征文比赛及互访活动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刚抵莫斯科,科宁先生(我们一行人对他的称呼)已等候在宾馆。他50多岁年纪,大胡子,洋溢着活力,眼睛很有神彩,在真诚中不时透出顽皮之气,这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

    当过军人,做过多年记者,获得过多个学位,如今从事文化交流传播事业的他,真正与中国结缘还是在本世纪初,他到“契诃夫中心”工作后。初到中国,他便喜欢上了这里,美景、美食、古玩……一切都让他着迷。用他自己的话说,遗憾的是来晚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走遍中国。而随着对中国的了解,他也越来越相信中俄两国友好交往的必要性,他希望做民间的友好使者。于是,他促成并积极推动着两国青年记者征文比赛活动,每次都亲自带领俄罗斯获奖记者到中国。他认为,只有了解,才能理解。青年代表着未来,他们的彼此了解是两国友好交往的民间基础。通过他们的传播,会让两国的普通民众加深了解,认识到彼此的利益一致。

    让他高兴的是,随着两国国家年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彼此走近,而他也更加忙碌起来。在陪同我们到俄罗斯古镇苏兹达里参观时,科宁先生还向当地的一位摄影家转送了来自中国的礼物。原来这位摄影家十多年前到中国的长城拍摄照片,结识了中国的一位摄影家,虽然双方再未谋面,但每次科宁先生到中国,都为双方交换礼物,延续这段因摄影而结下的友谊。

    “因为利益一致,希望两国友好。”这句话出自克里姆林宫专职导游保尔之口。30岁左右的保尔汉语说得流利极了,而且反应机敏,就连中国的成语、俗语、俏皮话也能运用自如。听保尔介绍克里姆林宫的珍藏,随他一起到特列季亚科夫斯基画廊欣赏俄罗斯油画,真是一种享受。感觉得出,保尔很为自己民族的艺术成就骄傲,而他没有语言障碍的讲解,也让我们迷上了优美的俄罗斯油画。

    保尔是在莫斯科大学学的中文,他还喜欢听中国的相声。在闲聊时说到两国关系,保尔说:“我是学汉语的,当然希望两国永远友好下去,这符合我的利益。”保尔还告诉我们,现在莫斯科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句话在圣彼得堡深夜的街头得到了印证。由于纬度高,6月的圣彼得堡白天很长。已是当地时间深夜11时左右,我们还徜徉在街头,路遇几个俄罗斯青年,他们不时地打量着我们,毕竟是在异国他乡,我们有些紧张了。擦肩而过时,那几个俄罗斯青年竟转头向我们用中文问候:“你好!”随着彼此的问候声,我们的紧张感顿时消失。

    照片:在苏兹达里参观时,科宁先生特意在纪念品商店为中国青年记者访俄团的男团员购买了俄罗斯传统男装作为纪念礼物。本报记者何春龙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