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8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青年人如何看待可持续消费
2007-08-16
    

    ■个人节能和减排会否降低生活质量

    ■奢侈品与廉价货哪个更可持续消费

    ■百姓的努力能否解决国家减排难题

    本报讯(记者王超)时尚和节能真是一对冤家吗?青年人对这个问题尚无统一看法。8月14日下午,在中国青年报社与英国大使馆共同举办的“现代青年可持续消费观念研讨会”上,与会的年轻人争得不亦乐乎。这是从4月开始举办的“关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消费”活动的一部分。

    在这4个月中,《中国青年报》多次报道有关“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消费”问题,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也是这4个月,我国政府也在不断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我国新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浪费型的消费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环境状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改变一些人奢华、浪费、无节制的生活方式,那么,经济发展越快,环境问题会越严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潜在影响也越大。

    面对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本次研讨会分三组讨论了与个人紧密相关的问题——个人节能和(碳)减排会否降低生活质量?奢侈品与廉价货那个更“可持续消费”?老百姓的努力能否解决国家减排难题?

    研讨会还请来了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社科院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及环境经济学者进行点评。

    姜克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最近在美国观察到一种现象,美国户均能源消费量在大幅度下降,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个人的节能或者减排,应该说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但是有几个方面会影响生活质量。第一是成本。你是否愿意多付2000块钱,买变频空调?尚未非常富裕时,买太阳能热水器的一次性支出,可能会影响你当下的生活水平。

    讨论奢侈品和廉价货,要和大家的消费行为结合起来。我举一个例子,我上周到云南度假时,表带断了,临时配了一个,6块钱。用了几天发现,可能又该换掉了。有时候,非常廉价的东西,使用寿命也短。我们计算隐含的能源,从原材料的采集到制造,还是鼓励大家购买使用寿命相对长一点的产品。

    另外,廉价品把劳动力价格压得非常低。山西黑砖窑事件显示,我们必须考虑,经济发展到底对我们本地利益有何影响?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把劳动力价格压得很低,是否真正保持了国家的竞争力?

    至于老百姓的努力能否解决国家减排难题,我认为,消费方式或者消费品的选择会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因为整个经济社会的生产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消费。

    潘家华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不能说我出了钱了,天经地义就该消费。现在很多消费的定价没有反映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只反映了市场成本。

    第二,有些消费尽管支付了所有的社会成本,但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如果超量使用,会加速资源的枯竭。

    可持续性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经济上的可持续性,指支付上是否有选择的余地;第二是环境上的可持续性。关于奢侈品与廉价品的争论,我理解这涉及环境上的可持续性。

    奢侈品和廉价货哪个更可持续?这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果基本的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我们应该有消费者的理性,就是为子孙万代和美好的环境,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至于老百姓的努力能否解决国家减排难题。我觉得这非常难,只能帮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只属于国家减排中的一个部分,缺了这部分不行,完全依靠这部分也是不现实的。

    这里有消费者主权问题。现在有两种投票,一个是政治投票,每人一票,另外是孔方兄投票。现在太注重企业和政府的行为了,其实消费者的行为会传递到生产企业。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应该把每个人在社会中对可持续性的贡献割裂开来。

    李怡群 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部部长

    我觉得今天的这三个议题,归根到底,贯穿着一个“意识”问题——在消费过程当中,我们是不是有环境意识。

    在约束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享受高品质生活,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无意识当中已经提高了自己的消费水平,但相应的环境意识尚未形成。例如,很多人购买国际名牌,可能并未意识到一个LV包的运输过程造成了多少排放、可能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消费决定供给。百姓的环境意识和消费行为,对政府有一定影响,也会对企业的生产带来影响。但想从政策层面上约束消费行为,难度比较大,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从价格调整方面入手,可能更有利于消费者选择。

    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企业肯定是主体。减排额度20%也好,10%也好,是要量化到企业的。一些地方的国资部门,已经把节能减排目标,纳入企业经营者或是企业的整体业绩考核当中,作为强制性的指标来考核。

    吴昌华 气候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

    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是相连的。政府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有效的。但是现实中政府对个人消费行为,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本性的,还是个人的自主选择。

    有人认为,一般生产过程中,生产奢侈品的厂家更有社会责任感。从我的角度来讲,每一个具体的案例都需要分析,泛泛来讲的结论未必公平。有一些大的厂家和公司,都在积极倡导企业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好趋势。如果结论是生产奢侈品的厂家比生产廉价品的厂家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我有点不能苟同。

    老百姓采取行动,能够帮助国家减排。从积极的角度讲,强调个人消费和老百姓消费的力量和影响,毫无疑问是对的。事实上,政府、企业、个人,在这个过程当中缺一不可,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空洞地谈可持续消费是没有用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进步到某种程度,消费者的个人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改变。减排难题,需要政府解决和思考,也需要企业和个人作出努力。相信消费者扮演的角色和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